廉政建设类论文查重,关于行政管理学系相关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廉政建设及市场经济及行政改革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廉政建设类论文范文,与行政管理学系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廉政建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两岸肃贪机制与策略之比较研究
指导教授:邱志淳教授
研究生:游国镔撰
中华民国九十二年七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
2002年8月28日由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等教授学者,专家所筹备近一年半的台湾透明组织正式成立,成为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简称为TI)在全球的第八十七个会员国,并同时公布了2002年贪腐印象指数,台湾的贪污腐败程度在一百零二个国家中以五六分排名第29名,中国大陆以三五分排名59名,反映了各国商人与国情分析专家对两岸贪腐程度严重的评价.另在2002年5月16日国际透明组织所调查完成的「2002年行贿指数」,依照顺序列出了商界菁英领导人认为两案跨国公司以「行贿」方式来取得商机的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奥地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英国,新加坡,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香港,意大利,南韩,台湾,中国,俄罗斯.两岸令人汗颜在廿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名列倒数第二,三名,仅领先俄罗斯,落后于马来西亚和南韩之后,而在各种不同行业中,最容易由贿赂来决定标的依序为:公共工程,建筑行业,军售和国防采购,石油及天然气,房地产,电信,发电及输送,采矿,运输仓储,医药医疗.参照两岸这些年来稍遇有天灾,地震事故发生,公共工程即禁不起考验显露出偷工减料,******结原形,以及军售回扣贪渎弊案,此名单之排序似乎相当程度反映了现实,亦说明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商业专家眼中,两岸商人习以贿赂方式在海外进行商业行为,贪污腐化的恶化,已非国家单一内政问题,更需着眼与国际间抑制贪腐,推动改革之责任,殊足两岸政府有所警惕!
「贪污」(corruption)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着各个国家政府当权的执政者,尤以对开发中(developing)国家或社会主义第三世界所造成祸害更为严重,轻者足以影响一国行政效率不彰,外国投资怯步,腐蚀经济成长,重者造成政权易帜,改朝换代.为因应二十一世纪来临所带来的各项挑战,各个国家无不推出澄清吏治,整饬贪渎--「廉政」为施政之首务,如各式各样的「政府改造运动」,「行政革新」,「行政****」,「反贪污工作」,「道德规范法案」等,其内容除政府机构,职能,人事,预算等方面的调整改革,建立廉洁,效能的目标(政
府清廉度),均列为政府效率及国家竞争力之重要指标之一.
两岸的政府,在这方面也不例外,贪污舞弊案件居高不下,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均透过推动多次的行政改革工作,期以提升政府清廉形象,台湾在一九九三年九月,行政院连续公布了「行政革新方案」,「肃贪行动方案」(后改为端正政风行动方案),二○○○年总统大选参选人陈水扁喊出「清流共治,向上提升」,民进党执政后核定「扫除黑金行动方案」,台湾高检署奉法务部指示成立「查缉黑金行动中心」,全面实施「扫黑,肃贪,查贿」等重点工作,大陆方面亦于一九九三年起推动新一轮的「行政改革」,虽重点在转变职能及精简机构与员额,其内涵则不脱建立健全职,权,责,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改造党政官僚体系,同年八月二十一日总书记******亦于中南海高层领导人集会上严厉地下达了中
****败反贪污的任务(李凌凡:1993),二○○一年提出「以德治国」,「以德治政」,「以德治党」,「以德治民」深化****败的认识,二○○二年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败的斗争.
研究者服务政府不同业务性质,层级单位部门多年,以及参与两岸青年学者论坛:2002年8月22日世新大学举办廿一世纪优质治理之机制—学术透明化研讨会,2003年4月21日台湾透明组织,国际透明组织,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及政治大学公企中心主办「倡廉反贪与行政透明」学术研讨会,2002年9月15日假北京大学举行两岸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学术研讨会,会后并与大陆学者顾平安,彭宗超,毛寿龙,刘力博士等人进行访谈,深感两岸虽阶段性推动端正政风,惩治贪污,防止腐化的革新重点任务,一再冀望建立廉洁,效能政府总目标,但从各项廉洁指标数据及民意期待之落差,显示似未收立竿见影之效,绩效始终不彰.
遂引发本研究之兴趣,以更深入了解两岸在推动廉政与肃贪作为及运作的现状与展望,藉此可更清楚掌握两岸在实务上改革工作,获知两岸行政在学术与实务上的异同点,以增进彼此文化上的沟通理解和认知,激发探讨两岸比较行政课题,提供对于行政贪腐及政治道德失范的研究,做为双方政府对于廉政与肃贪过程中所面临之种种挑战的借镜与学习素材.
第二节研究目的
贪污是犯罪「黑数」温床,具有高度的隐密性与智慧性,事前皆有严密且周详计划,司法侦审成案率偏低,虽然两岸一直沿袭采取「严刑峻罚」惩治贪污,澄清吏治,惟仍弊病丛生,造成社会大众隐忧.迩来两岸更分别发生****风纪,高雄市议长贿选,中国海关****等重大案件,此种现象如不遏阻,已危及民众对执政者的信赖,两岸职司反贪倡廉机构运作功能,由于与澳洲,纽西兰,香港,新加坡直接隶属总理,总督府之专责肃贪机构不同,也与美国,法国监察,审计制度有所不同,然两岸间反贪组织机制却有相类似行政监督方式,且廉洁程度和上述国家,地区相较,始终排名居后,其究属先天制度设计之不良亦或特殊政经,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因素使然原委颇值探究.
政风工作是一个保健防腐,提升行政效率,促进机关廉能的工作,其重要性不亚于各项重大建设,尤以弊案连连爆发,当政者虽一再强调整肃严惩之决心,但对政府的威信损害已经造成,整体国家形象受到减损,再做弥补就必须花上数倍的时间与资源.因此本研究希望不仅仅是既有反贪制度,法制之比较,更期藉由两岸肃贪政策作为,策略途径不同面向加以分析,进而剖视本研究所探讨主题,及在相关议题管理中之定位及重要性,避免使整体研究流于局促,偏执之缺憾.其次,令人印象深刻外界对整体廉政肃贪的不满意与批评指责,无日无之,未曾渐歇,除现有制度,法制因素以外,职掌司法政风反贪「人」员之执法任事亦是重要一环,主管部门「知法犯法」,「包庇循私」,「政风人员腐败见骨」等****,纵以高标准道德要求而言重了些,惟涉及人谋不臧舞弊腐化,就不单是政策制度的不周延而已,则必须重视执法人才拔擢培训,另如政府部门贯彻反贪意志和决心,是否因执政党派或在朝在野身分不同,而有全然不一样的「权」「利」出发考量.诸如种种,本研究在作两岸各个面向比较时,才有可能跳脱刻板窠臼认知,经由宏观科学的论证,提出超然客观的结果.
综结本研究主要目的乃在探究两岸实然面不同阶段推动「廉政与肃贪」所呈现作为,在惩治贪腐所面临问题上,引申两岸****肃贪困境,并强调应采标本兼治,透过「反贪」─建构全民扫除黑金及反贪意识,阻绝****不法机会,「防贪」-建构公务员****规范,创新公务员工作观念与做法,塑造优质工作环境,「肃贪」─扫除****枉法积习恶弊(防贪之最后手段),「廉政」-提升政府形象及国家竞争力.
第三节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研究范围
早期贪污腐化源自官员待遇太薄,欠缺制度诸说法,但时至今日政府部门公务员待遇,福利保障,文官制度,防弊惩贪法令堪称完备.贪污炽风依然不能廓清,足见贪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政治风气,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民族道德,行政****观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而随着两岸政府推动一****「政府再造」(ReinventingGovernment)风潮的影响,建立政府与民间伙伴关系,政府机关(构),学校委托民间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经营或转型为公法人,财团法人或民营化等方式运作,乃时势所趋(诸如在台湾高速铁路,中正机场捷运BOT案,交通监理业务委托民间车辆检验,驾训班派考,环保检验,车辆违规拖吊等业务),因此,受政府机关执行公权力者视为法律上广义公务人员,被课以具有公务员身分之义务与责任.国际透明组织(TI)更将贪污界定为「滥用受委托的权力谋取私利」,亚洲开发银行对贪污定义为「滥用公共或私人职位以谋取个人利益」(余致力:2002),足见政府事务公权力之执行,可能衍生贪污腐化现象,已非单一政府官员的专利,亦扩大并涉及民间人士或企业团体.两岸因应行政职能调整与环境变迁,肃贪与****败工作的调整,应有何种全面性策略思维本研究以系统理论途径在策略上「变项」要素,探讨肃贪廉政之政策推动执行.
而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两岸已朝向一个多元社会与多元价值的体系,产生了渥班(Qgburn,WillamF.)提出的「文化失调」(CultureLag)现象,重视物质文明而轻忽精神文化,导致社会病态丛生,官僚体系腐化,贪渎程度愈来愈深,范围愈来愈广,都是值得关注焦点.
推动「行政革新」(AdministrativeReform)改革调整政府机关行政结构与运作的缺失及陈腐,注入新制度,新方法,新技术,新观念,新作风,以达到提高行政绩效(吴定,1999),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潮流,两岸政府也不例外,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风潮,廉政被列为施政重要政策之一,「肃贪」机制功能的发挥,以因应二十一世纪带来的各项挑战,亦是本研究范围所在.
两岸虽源自同种文化,但政,经体制,时空环境背景差异,肃贪机制,策略也不同,因此,对两岸肃贪困境与展望进行同步关照与比较省思的研究,是值得吾人期待与投入,准此,本研究特别整理出河南省交通厅与台湾交通公路监理单位近五年来肃贪防腐情形,以作为****质类同政府部门个案分析对照.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探讨法
为了解两岸反贪腐的研究与实践情形,本研究采取了文献探讨分析,除撷取西方及台湾地区学者致力于廉政与肃贪的研究成果,并针对两岸近年来有关的主题专书,期刊,论文,政府领导人讲话,政策法规文件,乃至于媒体报章等信息整合探讨,期能鉴古知今,严谨本研究之内容.
(二),比较研究法
两岸肃贪工作皆为执政当权者所重视,台湾方面职司廉政与肃贪除检察,调查机关侦办(查)犯罪外,就属政风机构依法掌理事项:关于本机关员工贪渎不法之预防,发掘及处理检举事项,****以纪检,监察机关与人民检察院为主,两岸执行反贪,防腐执行机制及作法(****行政监察及台湾政风制度),与欧美国家监察使制度及同为华人之新加坡,香港专责肃贪机构等均不相同,其间究系特有的政治,环境,文化制度使然亦或传统威权体制下衍生维持政权依恃背景关系,也由于两岸贪腐问题持续严重,第三章依系统理论策略途径比较的观点,将两岸制度面,政策面之「策略」相互比较,用以凸显加深彼此的了解,找出可资相互借镜攻错之处.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个案分析)是针对单一或多个实体(人,群体或组织),作为探索研究议题.即解释该案例具有某些独特,隔离,特殊的或明确的之所以发生的所有因素(张绍勋:2000).学者Bomona(1985),Yin(1984)曾将个案研究目的分成叙述,探索,设计,预测,质疑,解释等阶段,提出在澄清研究计划问题及假设时-叙述或探索阶段和找出极端个案以限制结论之通用性-质疑,解释阶段,乃个案研究法适合的研究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第五章个案研究探讨了两岸交通公路监理单位肃贪防腐之策略作为,盖交通公路监理业务与四大民生必需-「行」息息相关,交通建设是一切实业之母,相关政策业务措施,效率,亦是作为检视「行政改革」廉政指标中要项之一,河南省交通厅前后三任厅长任内皆因贪污腐败事件判刑****,台湾公路监理单位历年来发生有麻豆监理站大宗集体舞弊不法政风案件,涉案人数达二十余人,风纪败坏情形严重.因此藉由文件,档案,参考文献所搜集资料,并辅以深度访谈方式,综整归纳分析及诠释,期能对两岸肃贪机制与策略交互验证,并做更深入之分析.
(四),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兼采深度访谈,希望以各种研究方法多管齐下,藉以得到多元领域之看法,并了解两岸肃贪理论与运作的全面性情况,庶足以使得研究的成果明确地可以预期.
而为使受访者充分且详尽表述意见,本次访谈期间前置作业,先行将有关研究主题与访谈题目提供受访者,再安排约定面对面访问,部分台湾受访者及大陆地区受访人员,碍于时,空因素,则采取访问或兼以电子信件方式进行.
本次访谈内容涉有敏感部分,为避免造成不必要困扰,访谈纪录以匿名代号方式处理,后续章节中引述受访者意见,为便于读者查阅引述之处,则在访谈摘 要中编入行号,当引用受访者的谈话时,以「受访者代号:L+行号」方式表示.
1.访谈对象:
本研究主要访谈对象计分为:相关领域研究学者专家,公务人员(含政风,调查,检察人员),司法工作者,媒体人士,及有关廉政透明组织机构研究者,透过实地面对面,,电子邮件等方式实施,总计成功访问了14人.两岸受访者中,有些具有双重以上身份,如既是学者专家,也是司法工作者或廉政组织机构研究重要成员,或具官方公务员身份,兼有司法人员等资历,俾使访谈焦点能更深入,直指本研究问题核心.有关受访者背景,经历,访谈时间,地点,方式,请参考如表1-1.
(1)两岸研究廉政与肃贪着有声望的学者,专家:本研究敦请公共行政,行政****,法学,政治等学者专家接受深度访谈,藉以提供不同领域研究廉政肃贪议题之关照,分别访问TSP1,TP2,CSP2,CP3.
(2)肃贪工作人员,司法界人士,政府官员:实际从事第一线工作者,对肃贪惩治,****败斗争廉政建设作为,是最直接的参与者.透过访谈有助于了解肃贪机制与策略运用,提供最真实宝贵经验,计访问TJ3,TJG4,TG5,TJG6,TJG7,TJG8,TJG9,CJ1,CG4.
(3)媒体政治性评论专家:媒体可发挥第一时间,实时性传播,素有「第四权」针砭时政社会责任,本研究透过媒体工作者咨询访谈,达到广征外界肃贪兴革意见,受访者TM10.
(4)透明组织,廉政研究学术团体研究者:藉由廉政建设相关研究学术单位,组织研究者,请其就********长期投入之心得,以宏观视野角度,分析两岸廉政系统设计及****肃贪策略之应用,并提供本研究之建议,分别是TSP1,CSP2(注:该二人兼具访谈对象(1)身份).
表1-1深度访谈一览表
一,台湾部分
代号*受访者经历/背景访谈时间地点/方式TSP1大学教授,系主任,台湾透明组织理事2003/04/30上午
访谈
TP2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2003/05/25电子邮件TJ3检察官,政风单位主管2003/05/15上午受访者办公室TJG4律师,调查局廉政处,调查站肃贪组主管2003/05/07下午
访谈TG5政风业务主管机关,政风单位主管2003/05/13下午受访者办公室TJG6调查单位主管2003/05/05上午受访者会客室TJG7调查单位肃贪组资深调查员2003/05/05上午受访者会客室TJG8调查单位肃贪组资深调查员2003/05/05上午受访者会客室TJG9调查单位肃贪组调查员2003/05/05上午受访者会客室TM10媒体高阶主管,政风业务主管单位资深人员2003/05/15下午受访者办公室*代号说明:T-代表台湾地区受访者(P-代表教授学者,专家,G-代表政府官员,J-代表司法界人士,M-媒体政治评论者,S-相关领域研究者)
二,大陆部分
代号*受访者经历/背景访谈时间地点/方式CJ1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执业律师2003/04/25电子邮件CSP2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世纪发展研究院教授2003/04/29电子邮件CP3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03/05/15,电子邮件CG4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中心2003/05/29
电子邮件
*代号说明:C-代表大陆地区受访者(P-代表教授学者,专家,G-代表政府
官员,J-代表司法界人士,M-媒体政治评论者,S-相关领域研究者)
2.访谈焦点:
(1)台湾部分访谈问题:
A.「扫除黑金,肃清贪渎」蔚为全民的期望,由各项廉能指标数据显示,仍有待努力的空间,从政经,社会,文化,法律等层面因素,您认为滋生贪污成因为何
B.您认为台湾社会随着政治,经济等情势发展变迁,足资衍生新的贪污类型手法或趋势为何
C.有人提出台湾贪污法制远比欧美等国家罪责为重,您认为是否已达到防范吓阻效果相关阳光法案的立法配套措施,有无亟待加强补足之处
D.2000年总统大选陈水扁提出「政党轮替,扫除黑金」的诉求,和「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承诺,民进党执政后,肃贪工作包括在时机,方式选择或领导人魄力和决心所显现改革成效您的看法如何
E.廉政工作为政府施政的重点,台湾方面职司廉政与肃贪除检察,调查机关侦办(查)犯罪外,就属政风机构,与欧美国家监察使制度及新加坡,香港专责肃贪机构等均不相同,您认为执行打击贪污犯罪「机制」应如何规划或调整才能发挥惩贪最大功能
F.政府推动行政革新,建立效率廉能政府目标,并配合扫除黑金行动方案,持续加强各项防,肃贪作为,您认为在肃贪「策略」方面有什么更具体可行计画或务实之作法
G.依您认为近年来整肃贪污,端正政风的成效如何是否还应加强那些方面的作为
(2)大陆地区访谈问题:
A.中国贪污腐败状况从各项廉政指标公布数据显示,仍被视为有待努力空间,从政经,社会,文化,法律等层面因素,您认为滋生贪污腐败成因为何
B.您认为中国社会随着政治,经济等情势发展,足资衍生贪污腐败新的类型手法或趋势为何
C.有人认为中国贪污法制远比欧美国家罪责为重,您认为是否已达到防范吓阻效果相关健全阳光法案的配套措施,有无亟待加强补足之处
D.中国在2003年3月产生新的一轮领导人,在肃贪时机,方式选择或领导人意志作为您的看法如何
E.廉政建设一向被列为施政的重点项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机关与人民检察院职司惩治贪腐工作,与欧美国家监察使制度及新加坡,香港地区专责肃贪机构等均不相同,您认为打击肃贪遏阻腐败「机制」应如何规划或调整才能发挥最大功能
F.推动行政改革,建立健全职,权,责,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加紧廉政****建设等,期能遏阻贪污腐败,您认为「策略」方面有什么更具体可行计划或务实之作法
G.依您认为中国近年来扫除贪污腐败的成效如何是否还应加强那些方面的力道
第四节研究限制
两岸肃贪作为其最终目的虽殊途同归,在于建立廉洁效能政府,但由于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不同,再加上肃贪工作有一定敏感性,涉及当政者意志,权力,资源分配等,「肃贪」政策,策略也不同,基本上存有局部不兼容性及无法全面比较性等限制.
在个案分析部分针对两岸业务性质类同政府交通部门作模拟,台湾相关信息开放取得容易,并能透过访谈及参与观察方式,博采周谘各界对肃贪工作建言反映,河南省交通厅肃贪工作仅能从官方所公布信息及次级数据辅助取得,不免夹杂政治性宣导浓厚意味,个案分析恐受局促而影响到研究之客观性,仅能从其它相关文件去搜寻,以还原真实情状.
本研究期间研究者也受限于身分,时间,及正值两岸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疫情严峻,各项交流,参访活动被迫中止,无法亲自面对面与大陆受访者访谈,使得研究者在资料的搜集方面仅能依赖官方提供资料,易陷于数据迷思中而不自觉,而坊间相关论述着作,则又千篇一律,举家雷同,且不易直指藏污纳垢隐讳之处,引经据典仅是显现冰山一角.因此,乃以透过,电子邮件传递方式实施访谈,庆幸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气氛渐渐开放,两岸学者互访及学术研讨日益频繁,访谈内容足以获得较完整之信息,增进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政府整体清廉度指标,不仅涵盖政经,文化,法治,社会环境各个层面,廉政建设亦非单一工程,应有防贪宣导,反贪规范,肃贪惩治等标,本兼治作为,工程艰巨庞杂,由于宣导防范反贪工作抽象且难予量化,外界关注在于政府侦办多少贪污案件本研究亦仅聚焦于廉政之「肃贪」工作为主要范围,以避免涉猎过多而失去问题核心.
第五节研究途径及架构与章节安排
一,研究途径
本研究将从两岸不同政治体制下,所采行「肃贪」机制与策略之异同,缺失及其成效探讨,试以伊斯顿(DavidEaston)所提出之系统理论(SystemTheory)为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架构(见图1-1),伊氏曾说明:其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是政治生活为一组互动行为的观念,此组行为是为其它社会系统所包围,经常暴露于环境的影响下.政治现象被视为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须处理因其暴露于环境系统的影响而产生的政治问题.系统能持久存在,它必须获得足够的关于它的以往表现的反馈信息,并能采取措施调整未来的行为.调整可能是按固定目标作微观的调适以满足新情势,也有可能更弦易辙彻底变动.而为使系统长久运作,则需具备彻底更改自己的内部结构或过程之能力(吕亚力,1997).
贪污腐化现象涉及政治整体环境种种层面的影响,衍生出不同的面向贪污问题,冲击着政府政绩成败,和民众满意度,两岸政府透过阶段性****肃贪制度,措施所采取微观或宏观的角度选择,以呈现出执政者施政效能和廉洁度的反映.
正如实务上系统分析所涉及变项与程序:(1)输入项之类型与性质,(2)在何种情况下,输入项构成对系统的挑衅—即造成紧张与不安,(3)产生不安与紧张的环境及系统本身的因素,(4)系统处理及应付方式,(5)信息回馈的角色,(6)输出项在转化与处理过程中的角色.因此,本文所欲探讨肃贪机制与策略运作,自同样可以导入应用此系统分析的各变项与程序原则,必须体认面临的特定时空环境因素,俾采取因应策略作为,适时检视并作改善调整,让贪腐源头及时被遏阻,控制腐败的蔓延,来注入惩治防弊活水,达到弊绝风清的廉洁政风.
按照伊斯顿系统分析概念,兹将本文研究「肃贪」与环境,输入,转化过程,输出,回馈等关系,构成要项之主要概念说明如下:
(一)环境:贪污犯罪环境因素包含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层面,以及时机选择,领导人政治情况皆不同程度冲击影响内,外复杂环境,此乃了解贪污状况成因及其犯罪类型趋势,与政治发展之关联性.
(二)输入:需求与支持是维持系统的顺利运作,必须求取平衡点,并在廉政目标,范围,途径,方式策略上,使肃贪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三)转化历程(Conversionprocesses):DavidEaston认为系统的进行是各种输入(inputs),而输入经系统历程(processesofsystem)转化为输出.尔后又提出许多学者常引用的政治系统模式,政治系统系指一个社会中有权分配各种价值的制度,互动和历程,经由此种制度,互动和历程,藉由政治系统转化成输出.肃贪「机制」的设计是采专责或分权方式,并适时予以强化或作调整,为廉政建设重要之一环.
(四)输出:输出是对输入系统环境的反射,彼此相互影响.廉政肃贪系统
的输出涵括政策,计划,措施等作为,甚或再藉由政治系统的发动予以强化,突显所处时空环境价值,此即为廉政肃贪工作推动之实践.
(五)回馈:推动执行肃贪工作,正足以显现政府部门行政效率及廉能指标,使系统输出引起的环境变化结果,作为检视政策修正,调整,期能达成预期目标.
二,研究架构,章节安排
图1-2说明了本研究架构与章节流程安排.要了解两岸肃贪工作,执行推动困境与展望所在首先在本研究第二章就贪污行为成因及衍生犯罪手法的新趋势,作概括性介绍,希望从问题的界定与工具选择来解析贪污轮廓,同时厘清不同政治体制发生贪污腐化之必然性与不同类型为本研究后续章节铺陈研讨之基础.
肃贪「策略」策略一词隐涵着在政策的范畴下,以有效协助方式作较佳决策,反贪防腐策略涉及相当多的概念,前提与技术,本研究第三章从生态及系统理论途径:环境因素,时机,领导情况,目标,范围,途径,方式等「策略」变项,阐述两岸肃贪与****败工作依据策略推动成效达成目标改进与调整方向提供建构更优质,透明行政空间之参考.
在了解肃贪及****败非常重要之基本概念,及策略运作后,本研究第四章探讨策略作为在组织机制,法制,防范,查处转换过程中运作互动关系,检视输出反应结果并更深入探究解决肃贪机制作法与未来发展方向.
本研究第五章针对两岸推动肃贪与****败进行个案分析.本章采用「现有资料分析法」参据两岸官方及学界发表文件着作,及搜集近五年来中国河南省交通厅(连续三任厅长收受贿赂违法,违纪行为遭判刑)与台湾交通部公路总局(曾发生麻豆监理站集体舞弊案件,二十余人被起诉判刑)之政风案件数据资料,针对两个类同业务性质机关「采行廉政与肃贪策略预防贪渎作为惩治查处贪渎成效行政****的实践廉洁指标评价」等相关问题比较研究,期能更精确地描述贪污现象,指出官僚贪腐及政治道德失范的严重性,为双方政府廉政建设,提供重要基础.
最后,本研究第六章总结前述各章节论述作整体性的评价与回顾,提出本研究的发现与建议,并检讨本研究限制与不足之处,俾供后续相关议题研究者参酌.
第六节研究贡献
一,更深入了解两岸在推动「行政革新」「成立廉政肃贪机构」「政治阳光法案立法」等策略作为及运作的现状与展望,藉此可更清楚掌握两岸在肃贪实
务上改革工作的进度.
二,剖析两岸贪污行为成因,背景因素,就官僚组织文化,业务特性,易滋弊端类型等,探讨了解与形成贪污之诱因,建立「防贪,简政,便民」公开透明机制,遏阻政风问题产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及优质政治之发展.
三,比较两岸肃贪策略,机制组织,法令规范订定等努力方向,研析「摆脱沉沦,向上提升」施政目标重要之决策.
四,透过个案分析对于行政贪腐及政治道德失范的描述,可做为两岸廉政与肃贪过程中所面临之种种挑战的借镜与学习素材.
五,由于本研究系从比较政治学与比较行政学的途径着手,可藉此获知两岸行政在学术与实务上的异同点,以增进彼此文化上的沟通理解和认知,激发探讨两岸比较行政课题.
第二章两岸贪污腐败问题之探讨
本研究主要探讨贪污腐败成因,类型有关理论,及犯罪手法新趋势,后半部份从政治经济学「制度论」,「修正论」观点回顾过去文献,并对两岸衍生贪腐程度状况及深度访谈内容详加论述.
第一节贪污腐败行为形成的原因
贪污腐败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务权力枉法渎职,权钱交易,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或不正利益等犯罪的行为(在台湾称为「贪污」,大陆则惯用「腐败」称
之,为行文之便,两个名词视为可以互用或并用的同义词,以求更贴切指述).其形成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角度立论,如:杭廷顿(SamuelP.Huntington)认为政治制度变革助长了腐化,汤普逊(DennisF.Thompson)则以道德,政治,刑事责任拘限观点阐述,布莱士(H.A.Brase)提出官员职权未受到充分监督,行政规则过于繁琐严苛,贪渎机会大为增加,苏哲兰(Sutherland,1947):「法律要建筑在道德之上」「道德无能,法律无效.道德无能,法律多余」,强调道德观念的沉沦导致认知扭曲,****的不当扩张,印度桑塔南委员会(SanthanamCommittee)报告指出,系一般人相信政府机关办事手续繁琐,为了避免稽延时日乃寻求快捷方式,于是送红包这种不诚实的方法应运而生(许滨松,1994,李灯灿,1993,DennisF.Thompson,1987).
国内学者杨国枢教授从传统文化社会因素及社会发展的新因素说明贪污的肇因,宋筱元教授以个人心理因素,社会价值观念,制度的因素分别剖析,陈文团教授认为是因人类被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所驾驭,因社会结构,道德,文化,司法系统的不同而呈现出显着或不显着,合理或不合理的差异,贪污事件参与者获利,被视为一种「团结一致」的方法.朱岑楼译(1973)即认为「贪污系深植于传统社会所遗下的制度和态度的残留物中」.
****腐败的现象,早在二十年前领导层和党部就将问题提高到关系党,政「生死存亡」,******,******也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大声疾呼,相关规章典范,红头文件一再订定,转发,但腐败犯罪仍无法遏制,并扩大恣肆蔓延刘斌(2001)主编「90年代中国****败大案纪实」一书中述及对1000余例腐败案件的研究,探讨腐败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为:一,权力失去制约必然腐败:身兼党委书记,公司经理数职,大权集于一身,不存在受制约问题,不腐败也难,二,现行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这种缺陷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督种类不少,实际效用不大.再者是监督机关人,财,物的调配隶属于地方政府,因而监督机关对其上司及同级部门负责人无法超然行使监督权,三,对腐败犯罪打击不力:腐败份子可谓既有权,又有钱,还有势,司法部门在打击腐败犯罪的实际操作中,较之打击其它犯罪行为难度更高.其次是官官相护,以及在司法实践中,保护腐败犯罪份子的权利与保护国家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有时摆得不正,法律缺乏统一性,四,现行的制度显失公平:收入的多少与学历,职位,工龄,能力,技术水平,社会地位不协调,不成比例,导致产生一种「不平衡」心态,就会以非法的手段牟取非法的收入.
黄百炼(1997)则认为贪污腐败产生的共同原因之一就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利己动机,利己动机并非指社会财富满足不了自己的起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产生物质性动机,而是一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看成是一切行动的目的,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思想观念,此乃任何社会制度和时代条件下腐败产生的共同主观原因,其二共同原因是,缺乏严密的法制,规范化的管理秩序.
巴俊宇亦曾提出「权力」贪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而权力贪污则是社会贪污的核心问题或是集中体现,由于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或因体制的陈腐与僵硬,从而导致政治,经济决策的失误,其所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即是更大的权力贪污,此即一般有所谓政策的错误更甚于贪污之说法.
杨彧(2001)在「社会转型期****败研究」一书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腐败与****败的较量中,腐败仍处予强势,致使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腐败现象不能得到遏制,甚至成为无孔不入的顽症,必须从腐败现象产生的逻辑过程进行考察,进一步提出社会转形期腐败现象的成因:一,人性本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社会中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不与人的本性有关.二社会的土壤:人的贪欲是腐败行为最初动因,存在适应它生长的社会环境和土壤,使腐败现象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的必然.三,思想蜕变:****发财—不良从政心理,及市场经济求利原则,思想道德教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四,权力失范:权力的配置,授予,运行失范.五,监控漏洞: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构作用发挥不到位,****党派监督力度不足,舆论监督缺乏保障,群众监督渠道不畅.六,惩处乏力:立法存在漏洞及执法措施刚性不足,公正执法的制约因素.七,社会心态:既憎又恨的大众心态,领导干部的消极心态.
贪污腐败行为形成的原因,学者有不同面向论述,然而,贪污现象虽为民意所深恶痛绝,两岸当权者也不时以腐败足以亡党,亡国或动摇国本查办贪污之决心自我剔励,惟似乎仍流于作秀口号,政治人物常视贪污研究为禁忌,贪腐司法审判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学术界的研究或因真实资料取得不易,形成所谓「学术研究的外交现象」(diplomacyofresearch)(江岷钦,1996,Klitgaard,1988:9).
本研究仅就目前两岸贪腐成因加以探讨分述之:
一,个人贪欲或不当,偏差行为:
贪腐问题,对一般社会大众来说皆深恶痛绝,但从很多研究却指出,深恶痛绝不等于就是反贪污,南非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得在《控制腐败》一书中指出,如果贿赂所得减去道德代价再减去被发现的可能性与可能遭受的刑事处罚之和,大于工资收入与道德的心理满足感之和,那么个人将会选择贪污受贿.根据1994年大陆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有89.32﹪的青年认为贪污腐败程度已经相当严重,最厌恶的社会现象选择「贪污腐败」位居第一位的占38.55﹪.但调查更发现对「如果行贿可以解决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您是否会行贿」问项时,回答肯定和依情况而定则高达53.61﹪,有21.60﹪的青年持模糊态度.上述数据出现完全相悖,对贪腐可以是强烈的不满,但青年对自己行为取向在「贪污腐败」却表现出相当的宽容与接纳(CG4:L868).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对社会的腐败厌恶最初出于理想主义与道德的考量,认为一个社会,一个政党应该保持廉洁.随着社会腐败的扩散化,普遍化,持久化,在在使一般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道德的下滑(CJ1:L604)是非标准产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对腐败的心态会有羡慕,阿Q情节,从众心理,笑廉不笑贪(杨彧,2001).就如马克思,恩格思共产主义关于人性的着作中说过,人们永远不满足的贪欲是一切历史发展的前提,这对了解大陆贪污的根源提供了人性论的基础.
台湾社会则从早期传统深厚的文化迈向现代化的过程,****道德与社会价值严重的被扭曲,浮华奢靡崇尚名牌,「贪婪之岛」名声不径而走,产生法律制约规范与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相左或不一致的地方,多位受访者(TSP1:L14,TP2:21L95,TJG4:L265,TM10:L535)表示传统的教化,贪污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而不一定是「不合法」,贪污行为得以着床衍生.根据法务部八十四年所公布在监之贪污犯罪受刑人调查数据显示,有66.67﹪是因为怀有「侥幸心理」,53.11﹪是因为「人情请托或关说」所致.官场文化除受到科层组织的制约外,更受到次级团体人情道德的压力,时有「法与情」角色上的紧张与冲突现象,产生人情包袱迷失而犯罪的偏差行为(TG5:L371).公务人员身受整体环境影响,新,旧传统准则观念递嬗,社会现象的脱节,导致崇拜机会主义,人变得现实而短视,弥漫一股发财,模仿,贪便宜,虚荣心,应急等心理,促使廉洁情操有加速被破坏的倾向.
再者,蔡墩铭教授从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贪污犯罪在个人性格上因素有:低度道德安定性,自我强度微弱,对于规范欠缺顺从性,欠缺对服务机关的忠诚性,罪责感低,贪得心理,都足以是造成贪念的动机所在.法务部八十一年所函颁「防止公务人员贪渎不法数据处理要点」,具有贪污倾向或贪污迹象之各级公务人员行
为,亦针对个人之品德操守,平素言行为主要涵括犯罪行为,显现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同于每个人自我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的歧异偏差,就会为利所诱而贪污.
二,法令制度欠缺完善:
政府制度本身的不健全,除提供不肖公务员玩法弄权索贿贪污的空间,少数民代公职人员更得以透过利益集团运用不正当的影响力左右政府的决策,而法令过于繁琐(TP2:L108),立法与执法未能一贯性,司法侦审的牛步化,凡此对肃贪****的努力可能造成伤害外,更有可能助长贪渎炽风.
台湾从过去相关廉政调查贪渎现象存在因素中分析,皆被提及「政府行政手续复杂,效率低,遇事逃避责任」,诸如土地开发案层层单位关卡核章在千个以上,不但影响效率,每个会章都会引诱犯罪(TJG4:L267,TP2:L111),更增加承办人员上下其手舞弊机会.
有鉴于此,行政院推动「行政革新方案」,实施要项中—「检肃贪渎,端正政风」,明确由法务部主办检讨贪渎行为制度面因素,增修订相关法规,积极防杜弊端,并由研考会及各主管机关应就为民服务事项,落实制度变革.八十九年订定「扫除黑金行动方案」之具体作为及任务分工─健全扫除黑金法制,亦列出系列阳光法案增,修订的推动为重点工作之一(TSP1:L32,TP2:L142,TJ3:L221,TJG6:L460,TJG8:L463,CSP2:L683).
****过去的反贪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依赖的是像「三反」,「五反」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但自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二十余年的肃贪经验中可以清楚看到体制上的缺陷对腐败泛滥的影响,其贪污的发生在:一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二是市场体制的极不完善的背景下,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肃贪无以应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贪污行为,诚所谓「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肃贪工作也只能靠「摸着石头过河」.
大陆前监察部部长何勇曾指出:反贪污工作首先要切实解决好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CP3(L813)认为首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世贸规则的基本要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应该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取消,从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截至2002年1月底,65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据初步统计,各部门共清理出审批项目即达4000多项,亟待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推动财政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税费改革,继续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预算外资金监管.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公开,竞争的程度,解决用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行政管理机制不彰:
台湾过去在国民党长期****执政,缺少在野势力的监督,国库通党库,建立彼此不分的脔生关系,加上时空环境因素,国共对峙致政府财政预算,每以国家安全为由列入不公开,监督稽核机制形同虚设,仅是背书的橡皮图章而已,大笔经费款项流向不明,沦入****或私人所有.
由于监督机制不彰,海关,建管,地政,环保,监理,****等单位,集体违纪,舞弊犯法案件,层出不穷且时有所闻,例如:周人蔘案,高雄监理处官员黄牛挂勾案(****日报,2002.03.27),台北市****局士林分局集体包庇******案(中国时报,2002.10.24),高雄市环保局司机273人变卖节余油票案等,而身为机关首长本身操守不佳,纵容循私护短心态,形成上行下效不良组织气候,必然导致机关中集体贪污之倾向,而使贪污行为更形恶化.
****自80年代后期以来,相当数量的高级领导干部堕入贪污的陷阱,在肃贪的腐败分子中「第一把手」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贪污并呈现窝案,串案的特点,究其原因虽然复杂,但是,有一点却是被公认:即权力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权力绝对化」,因而产生了「绝对的腐败」(CP3:L730).产生权力绝对化在于: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过分集中遗留下来的影响,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长制」的复活,三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现行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刘斌(2001:12)指出监督种类不少,实际效用不大,现行监督种类有人大监督,党内监督(纪委),行政监督(监察,审计),****党派,群众,舆论,法律监督等等,但这些监督无法落实,不能发挥作用.另一原因是监督机关人,财,物的调配隶属地方政府,无法超然行使监督权.因而造成贪污现象的存在,例如:曾任辽宁省建设厅厅长,副省长,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在任期间,利用职权审批项目,减免税费,协调贷款,干部的提拔调动等机会,大搞权钱交易,收受沈阳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周伟,沈阳市客运集团总经理夏任凡,辽宁高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印等多人贿赂和礼金,情节极为严重.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在任期间,利用职务机会,收受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迟若岩,黑社会犯罪集团刘涌等多人贿赂,且伙同沈阳市原建委主任宁先杰,原财政局长李经芳贪污,挪用公款,犯案金额庞大.权可以生钱,钱可以生权(CJ1:L610),「权力的腐败是权力的权利化和权力的非责任化」(CJ1:L648),中国二十余年的反贪污可以清楚认识到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对贪污泛滥的影响.
第二节贪污行为之类型与犯罪手法新趋势
贪污是一种非常隐密而严谨的技巧,它可以是官僚系统人员藉职务之便采「短线操作」见好就收,再寻求下一个目标进场,或是透过参选民意代表,角逐权力职务「长期投资」方式,达到政策绑桩,利益输送的目的.所以贪污的基本类型,如同行政学者Rosenbloom所分析的,可从「贪污行为的模式」,「贪污活动的目的」着手观察(江岷钦,1996:268-270),凯第教授则将之区分成四种类型,分别为:1.外国资助2.政治丑闻3.制度化的4.行政上不法行为(许滨松,1994:355-386).叶若德(Alatas1990)的分类比较符合「穷尽」(exhaustive)与「互斥」(mutuallyexclusive)之科学标准,叶氏认为,贪污可区分成七种不同的型态,这七种型态分别是1.交易型贪污,2.勒索型贪污,3.投资型贪污,4.防卫型贪污,5.族阀型贪污,6.自发型贪污,7.支持型贪污.受访者TP2(L119-139)更引申表示:
1.交易型贪污,系为施受贿赂的双方(donorandrecipient)刻意的设计与安排,不仅对双方有利,亦为双方所全力促成.这种贪污,通常包括企业与政府的******结,或民众与政府的相互图利.
2.勒索型贪污,系指以强迫手段取得贿赂,藉此免除个人权益的侵害,或者对重要人与事的牵连.
3.投资型贪污,包括财货与服务的供给而无特殊利得之关系,其目标乃在于未来可能获得好处之预期.
4.防卫型贪污,则是勒索型贪污的受害者最具体的反应行为,其目的乃在自保.例如,在治安较差之区域经营商店,或摆设地摊需要定时缴交「保护费」.简言之,勒索型贪污是由具有权势的一方所发起,而防卫型贪污则通常是弱势族群为求自保的策略行为.
5.族阀型贪污或称族阀主义(又称裙带关系)(nepotism),系以不正当的方法任用亲朋担任公职,或违反现行法令与规范,给与亲朋金钱上或其它形式上之特殊待遇.
6.自发型贪污,又称径行贪污(autocorruption),系只单一个人形式的贪污行为.例如,行政人员因职务之便,预先知悉某区将变更为都市用地,除全力促成该案外,并先行在该区购置土地,坐享增值.
7.支持型贪污,则指贪污行为与金钱或其它即刻利益回收无直接关系,其作用系在保护现存之贪污行为,或与以强化,例如,美国早期的政党政治(machinepoitics),政党经常雇用凶恶之徒吓退清新自洁的候选人,或是设法阻挡贤能之士侧身要职.
公务员的贪污行为会为公部门威信造成损害,使人民对政府和公务员产生不信任,施政效率遭到质疑,公共资源被错置,腐蚀国力,萧武桐(2002:407)教授在「公务****」乙书中即提出,在许多国家中,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不****行为的几种类型:
1.贿赂,贪污,偏袒,任用私人,滥用个人影响力以谋求私利等.
2.与政府利益抵触的行为.
3.不正当的运用政府情报.
4.对能力缺乏或条件不足者给予庇护.
5.在自己职掌下的贸易行为中,上下其手或降低标准,以图利本身或自己的家人.
6.为了私人的目的而利用,滥用公务数据和机密情报,对公务员行为足以影响的社会现象,更广义从行政****范畴予以扩大.
大陆经济学家胡鞍钢先生的研究,指出大陆社会存在的四种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和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九○年代后半期平均毎年占GDP的百分之十三至百分之十七之间CJ1:L603,CSP2:L674).
何增科(2002)在「****新路—转型期中国腐败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出根据不同的标准多角度****贪污行为的各种类型有:
一,依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和数量,可以将政治腐败区分为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
二,根据腐败行为主体的层级分布状况,可以将政治腐败区分为高层腐败,中层腐败,基层腐败,低层腐败.
三,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或部门,可以将政治腐败区分为政治和行政领域的腐败,经济领域的腐败,和社会领域的腐败等.
四,根据腐败行为动机的不同,可以将政治腐败区分为逐利型腐败,徇私型腐败和因公型腐败.
五,根据不同形式腐败的制度性成因的
廉政建设类论文范文
六,根据腐败交易中各参与方的得失情况,可以将政治腐败区分为互惠型腐败(又称交易型腐败)和勒索型腐败.
七,根据腐败行为违法违纪程度和直接危害程度,可以将政治腐败区分为轻微腐败,一般腐败和腐败犯罪.
八,根据人们对各种腐败行为的宽容程度,可以参照海登海默的分类法将政治腐败区分为白色腐败,灰色腐败和黑色腐败.
贪污大体上学者论述有不同归类,惟其可能是单一的劣行类型,亦会随着时空环境所涵盖的行为时间差异,而有交替不同贪污模式.这些贪污现象两岸共同特点呈现出:贪污案件金额愈来愈大,黑白道势力相互勾串,生活糜烂操守瑕疵贪污,经济金融犯罪(TSP1:L21,TJG6:L452,TJG7:L453,TJG8:L452,TM10:L543,CP3:L784-807)等.而中国方面受访者CP3(L785-805)表示贪污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窝案串案集体犯罪,腐败层面在扩大,程度加深,腐败形式由隐密向半公开,公开发展,智慧化发展,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经济领域向其它领域扩散(CSP2:L673)(如过去所谓「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杨彧,2001),台湾方面贿选严重(TSP1:L12),政策绑桩利益输送(TJG4:L284,TG5:L384),科技智能型贪污(TJG9:L455),两岸间则显现出各有不同的犯案类型,以下就两岸贪污犯罪手法常见案例剖析之:
(一)发灾难财型: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灾后重建,各机关****灾害重建公共工程,因迫于时效,依总统颁布之紧急命令,得为必要之权宜措施,因此部分机关未切实把工程之资讯公开化与透明化,媒体披露公务人员贪污徇私舞弊勾结特定厂商承作把持,黑道不法介入工程,地方乡,镇公所将救济物品扣留纳为私己.法务部于八十八年十月十六日召开「加强防制及侦办黑道不法介入九二一地震灾后重建公共工程事宜」座谈会,并于同(十)月二十一日指示苗栗,台中,南投,彰化,云林等地检署,成立「防制九二一地震灾后不法介入公共工程重建突击查察小组」,结合检,调,警,政风单位力量积极加强防制及侦办黑道不法介入及不肖公务员乘机******结舞弊等****,就在于使重建公共工程得以顺利推动,以维护人民生活安全.
九二一大地震对中部地区许多公共工程造成严重损害,诸如国立暨南大学,东势高工校舍倾毁,桥梁倒塌等情状令人怵目惊心,固然因强震所带来不可抵文件之灾害,但政府公共工程长久以来人谋不臧,偷工减料情形更是雪上加霜.
大陆情形亦非常严重,学者魏娜(2002)指出地震垮掉工程及修路是地方官员发灾难财贪污两项重要指标,灾后重建被视为救急建设,政府动用大笔资金积极投入复建,该经费款项被视为一块肥肉,官员横生分一杯羹的欲念,「不贪污上千万就是小菜一碟」,贵州省修路工程经费贪污案例,成为吃相最难看也是普遍化的一种贪污现象.
(二)人谋不臧,黑,白道介入利益输送(采购招标案件):
九十一年间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实施政府采购人员品德操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曾遭遇政府采购贪污行为之前三种方式分别为:「利用职务关系对厂商要求,期约或收受贿赂,回扣,馈赠,优惠交易或其它不正利益」(22件,10.48%),「接受与职务有关厂商之食,宿,交通,娱乐,旅游,冶游或其它类似情形之免费或优惠招待」(22件,10.48%)及「意图为私人不正利益而高估预算,底价或应付契约价金,或为不当之规划,设计,招标,审标,决标,履约管理或验收」(15件,7.14%),此三种最常见之政府采购贪污态样,就是所谓白道介入采购招标案件分杯羹实际弊端写照.
至于黑道藉权势承揽招标采购案件历史久远,尤以公共工程方面利益庞大,九十一年各机关采购件数计182,036件,工程采购部分有67,543件,长期以来就是黑道份子眼中肥肉,对于重大工程以搓圆仔汤或恐吓其它包商不得参与竞标的方式时有所闻,采购围标愈演愈烈,从早期围标搓圆仔汤抽取佣金型式,演变成自组公司承包公共工程,已由过去「打手」角色,转为业主身分,黑道份子有恃无恐染指公共工程,其幕后除有民意代表撑腰外,政府官员暗插干股,朋分利益,例如:西滨野柳隧道工程,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前任局长陈俊宗暨部分官员勾结砂石盗采业者图利案,铁路局工务处施工股七位员工有六位涉及营造厂商串联同业围标铁路工程收受贿款不法案,皆是典型案例.
而近几年来大陆对肃贪工作质量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将肃贪与打击黑道势力紧密的结合.翻开贪污发展的历史,「黑道」(犯罪恶势力)向「白道(红道)」(权力)和「黄道」(经济)的渗透,建立彼此的「同盟关系」,是一个普遍的共同规律,而在一个权力腐败泛滥的社会中,权力腐败者也会主动地与黑社会势力连手,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也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并不例外,同样显示了这一个特点.譬如,震惊中外社会的三个贪污大案:湛江案,厦门远华****案和沈阳案,就是三股势力(红道,黑道,黄道)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典型.这几年来这三股恶势力结合的规模和组织程度尽管还没有像意大利黑手党那样成熟,却显示了以下这些特点:一是势力的发展越来快,有的甚至控制了一个地区,二是侵蚀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渗透到多种领域,三是危害越来越大,贪污金额上千万,或数亿元案件时有发生.因此,面对三股势力的结合,怎样更有效地开展肃贪减少对社会的危害是中国迫切的肃贪课题.
(三)政经勾结,贿选日趋严重扩大:
台湾地区选风败坏,已非一朝一夕形成,贿选买票扭曲选举结果,是贪污很主要的原因(TSP1:L12),也对****政治造成最大伤害,虽然法务部在九十年月间增修订有「鼓励检举贿选要点」,以高额重奖方式,鼓励民众勇于向司法机关检举公职人员贿选案件,且针对贿选犯行例举:对于有****人,行求,期约或交付财物,其它不正利益,约其不行使****权或为一定之行使者,涉有贿选罪嫌,及候选人分送之竞选文宣,除****或****之替代品,以介绍候选人为内容之单纯文宣品,或以文宣附着予价值新台币三十元以下之单一宣传物品为限等规定.同时政府也将「扫黑,肃贪,查贿」并列为施政重点目标,然而贿选传闻仍然层出不穷,令民众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叹.以九十二年四月间高雄市议长贿选侦结起诉案为例,检方共起诉四十名被告,涉案市议员包括议长,副议长遭起诉者共三十四人,地方议会选风败坏,已身为民意代表并具备公务人员之身分如此胆大妄为,堪称台湾地方自治史上最大污点,长期以来****与地方选举贿选案件莫此为甚,尤以本案筹措贿选资金来源涉及业务侵占,违反商业会计法等掏空上市公司资产手法,每票议定贿选五百万元,计筹措高达一亿三千万元不法来源资金,出手之大只求当选后所拥权势,如此重大黑金贿选对政治生态不无产生巨大冲击,民意机关贪腐景况皆令社会大众为之咋舌.
台湾随着公职选举次数频繁及竞争日益激烈,衍生贿选案件手法态样甚多,从早期送酱油味素,牙膏香皂,发****,给走路工等买票贿选的方式,逐渐演变出假藉名义招待国内,外旅游,签赌******,举办歌友会联谊会摸彩****,捐助特定团体款项等等方式,新近则发现有地方士绅勾串具有黑道背景者,以包办某一投开票所开出多少选票保证,而要求候选人付出一定金额「前金,后谢」,另如透过交密之广告商或不动产****业者签约,委托其代为处理选举期间所有竞选旗帜及标志之陈列摆放,该业者即选定特定邻里街道,借着「权利金」,「借用费」名义挨家挨户向选民请求租用或有偿借用其房舍门前之处所,插放候选人旗帜或竞选标志,达到造成声势,限缩其它竞争者在该区域活动竞选,民众从众选票心理,或因碍于自家门前摆置该候选人旗海,标语,而****给该候选人情形.
台湾地方基层民意代表选举,形成「买票不一定当选,但不买票一定落选!」,「选举无师父,买票一定有」风气,似乎已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此种情况从法务部调查局九十一年度肃贪案件七百八十七案,涉案人数三千八百八十九人中,公职人员贿选部分即达四百二十五案(占百分之五十四),人犯数二千三百七十六人(占百分之六十一),选风败坏情况严重.
大陆地区政治体制一切官派,干部还是任命制,由上而下的施行,并不是真正的选举制,虽然并无选举贿风盛行,但为求谋得一官半职各式各样贿赂,邀宴花招百出,而近来随着推动地方乡,镇自治,村长海选期间,贿选风气亦如早期台湾情况,候选人赠送礼物,日常用品以求胜选,也造成一股歪风.
(四)标竿性重大工程,采购舞弊案件:
法国前外长杜马在2003年2月间出版《经试炼之证据》一书,特别指摘1991年拉法叶舰售台案巨额佣金流向:四亿美金应由「台北执政党之总秘书处获利,一亿美元则由中国**********委员会获利」,引发台北政坛风暴,拉法叶舰军购案中被索取的巨额佣金,确实相当惊人,与新加坡购舰价相比即相差了五十亿法郎,显示此案共犯集团的胃口之大,简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台湾高铁BOT案,前置作业阶段,在八十九年间法务部查缉黑金中心中部特侦组即侦办彰化县段沿线地上物查估招标案,发现疑似******结,有围标工程及高估地上物补偿费,收取回扣之嫌,羁押高速铁路局副工程司陈冠廷,厂商邱永,银行职员吕玉凤等三人(联合报,2000.08.09),全线进入施工阶段后,一再被立法委员炮轰政府或公营事业投资挹注高铁是掏空国库,原始五大股东投资金额不断缩减,却要求政府掌控的银行增资,质疑如果台湾高铁发生亏损,银行将出现投资及贷款债权人双重亏损,届时产生的呆帐,将由全民负担,遭致政府政策性贪污或图利财团之非议.
在核四厂工程方面,先不论停建所造成巨额损失,施工期间弊端连连,工程品质问题,引发各界对核四厂运作安全之忧心,诸如:一号机反应炉机座工程弊案,高雄地检署将中船机械厂厂长何明卿等十二名中船人员及包商,均依贪污等罪嫌起诉,求刑五到九年(中国时报,2003.01.14).联合新闻网2002年6月12日报导台联立委黄宗源,钱林慧君举行记者会,「大爆内幕」,指出有三位民进党立委涉嫌介入核四工程弊案,2002年7月4日陈文茜等五位立法委员拜访监察院倡议共同互通讯息揪出不法及共同召开记者会宣示打击核四工程弊端的决心,工程界出身的台联不分区立委黄宗源则强调,从已调阅的相关公文书显示,核四停工前,后巧立名目重复发包,转包,分包的情况太过明显,希望监察院深入追究其中疑涉的不法勾结行为.
重大公共工程以政策性桩或民意代表,官员贪污勾结舞弊情形已成为必要之恶,法务部调查局九十一年度肃贪案件犯罪贪污金额统计六亿元,但在公共工程案件贪污金额即高达三亿三千多万元,所占比例百分之五十六﹪亦得到印证.
在大陆方面,建设工程不少相继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极为严重损失,据资料显示近20年来,非天灾事故所造成,全国平均每十天就有一起较为严重建筑质量事故,被前总理朱镕基称为「豆腐渣」工程.
1997年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发现,在列入执法监察范围的23万多个建设工程中,有107600个工程项目存在各类违章违纪问题,占执法监察项目总数的45.75﹪(光明日报,1997.11.24).建筑工程品质低劣看似与贪污虽风马牛不相及,但究其原因「豆腐渣」工程的泛滥,原因即在于贪污的蔓延(CP3:L766).
以中国兴建三峡工程为例,官方预估在2016年全部完工时,投资总额将高达二千零三十九亿元人民币的经费,巨额经费也养出一些****污吏,中国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郭树言坦承,长江三峡工程动工十年来,共发生二百卅四件贪污,挪用公款案,涉及****官员二百六十七人,贪污金额达四千二百万元人民币(****日报2002.09.11).
贪腐导致「豆腐渣」工程外,「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严重存在着贪污奢侈浪费之风(CP3:L766).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向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即指出:有的地方热衷于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市政建设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标准,比阔气,讲排场,花钱如流水,结果劳民伤财,并要求有关部门「不立项,不批地,不贷款」(****日报
2003.03.05).
(五)市场经济秩序失范舞弊案件
大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所谓「皮包公司」「太子党」以及政企不分,党政不分的「官办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从1984年第四季至1985年上半年,十几个省市就办起了两万多个公司(陈波,2000),这些公司不乏既无资金,又无技术场地,由不法分子勾结外商成立,相互彼此利用,有的则是各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子女所筹设.这些公司最惯用手法乃利用职权,买空卖空,倒买倒卖,行贿受贿,****贩私,敲诈勒索,逃避关税等非法勾当,无所不用其极,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破坏,诱发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发生.
为了确实遏止这些现象,从党****,国务院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包括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办企业,禁止党政干部在各类公司,企业****的一系列通知,决定,并由国务院成立清理整顿公司办公室,派出检查组查处大案要案,在1988年****国家机关第一批被撤销公司达1018个,海关总署统计当年查获各类****案件1万多件,金额2亿3千万元,其中国家企业事业单位****574件,金额1亿多元,有一大部分案件就是国家进出口单位所创立的官办公司所为.这股不正党风及社会风气,虽阶段性推动清理整顿,在高层领导纵然不敢以权谋私,但其朋友,子女确脱离不了大染缸的陋习,从太子党,****到所谓的投机倒爷,「为人民服务」已质变成「为人民币服务」,建构从上而下贪婪结构.
中国近几年惩治贪污的特点可看出,对肃贪的高发区,频发区如: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批租出租,建筑工程和物资采购等领域的查处,将一大批****大王,金融大王,房地产大王等经济蛀虫送上了审判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工作,成为改革,发展,稳定国家,当务之急.
(六)国(党)有企业弊端
台湾国民党曾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党,党营事业的投资一度遍及各大行业,外界长久以来质疑是「和珅集团」的翻版如身兼中华开发董事长和国民党投管会主委刘泰英所涉及的弊案,总计有廿余起,可能包括有新瑞都,尖美,力晶,台凤,东隆五金佣金案,台肥释股案,中广仁爱路土地低卖,指示党营事业金援,纾困安锋集团,华夏租贷等(中国时报,2003.05.14).而国营事业长期独占垄断,成为当政者所掌握庞大权利资金来源,或作为人事酬庸之安排,贪污腐化弊端油然而生.
国有企业则是大陆****丛生的两个「重灾区」之一,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权钱交易贪污舞弊现象习以为常,据《半月谈》杂志披露,二○○一年被北京市检察机关立案的一百二十余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为国有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财务,会计人员.
(七)成立基金会掩护变相捐献
台湾地区至九十一年底计有99个政党36个全国性政治团体,社会团体合计32
有20456个,这些政治及社会团体泰半从事政治议题,学术文化,社会公益慈善,宗教,体育,宗亲同乡会等活动,但其中少数藉基金会名义挂羊头卖狗肉方式,变相成为政治捐献,贿款,逃漏税,洗钱等不法另一种管道,上至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民意代表成立基金会者不在少数,如何有效规范会务基金正常运作,避免沦为藉举办各项活动行不法勒索敲诈募捐及接受政治捐献,用以提供选举贿选资金,或成为私人遂其不法金库,此一贪污手法之趋势值得密切观察注意.
第三节贪污腐败的政治影响
「****,贿赂」的历史渊源流长,古今中外皆然,古罗马时代,士兵向军官贿赂以求减轻勤务,官差送钱给皇帝,再凭着权力向部属,民众搞钱,成为一种习惯,衍成变相的赋税手段.在古代中国封闭的社会,「卖官鬻爵」,「入栗得官」之风延袭盛行,「贿赂」一词,似见诸《左传昭公六年》所记:「乱狱滋丰,贿赂并行」,而更早有关贿赂类同义字有四个,分别为「赇」,「赃」,「贿」,「赂」(南方朔专栏,2003),则可追溯战国时代即散见于经书记载,从古老的文字语意不无相当程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情况.左传昭公十四年传有「贪以败官为墨」一语,贪墨,即贪冒,谓贪财利也.显见****,贿赂问题不是现代产物,而是自古至今有着漫长由来已久的历史演进.
古往今来各个国家,社会普遍存在贪污的病态行为,只是不同严重程度的区别.两岸源承中国固有文化,贪污现象从历代明君贤主,藉由订定严厉惩贪律例,诏书或推行变法,革新,以整肃官箴,澄清吏治,但贪腐现象并未完全根绝,历朝各代只是情节轻重不同罢了.
一,贪污行为的政治经济理论观点评介
从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而言,政治腐败概念通常用以论释贪污的行为,政治腐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别,广义的政治腐败指的是政体或政权腐败,亦即执政者掌有统治大权,追求统治阶层的权力利益所造成的腐败,此概念具有强烈道德判断色彩,许多思想家以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公共(公众)利益,而非仅维系统治阶层或少数集团的利益,据此判断政治腐败的道德标准.狭义的腐败是指具有公职身分人员利用职权,滥用公器或资源的行为.
西方国家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建立,广义的政治腐败已获得解决,对政治腐败概念的含义已从广义逐渐向狭义转变.大多数学者也开始从狭义的政治腐败角度来使用此一概念.我国贪污治罪条例开宗明义即指出为严惩贪污,澄清吏治,特制定本条例,规范对象依据法令从事公务之人员,贪污行为概指意图得利,侵占,藉职务身分收受贿赂等.在中国官方基本上也是以此定义来界定各类贪污的现象,其有关部门划归消极腐败现象范畴包括四大类:1.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特别是其中的经济犯罪.2.部门和行业性以权谋私的各种「不正之风」.3.奢侈挥霍和铺张浪费之风.4.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道德败坏行为等(何增科2002:7).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建立,惟制度所衍生的许多问题,让公职人员有机可乘,以权谋私,狭义的政治腐败问题被突显,成为公众关注,与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制度论者认为体制转换时期各项法律和制度欠缺完备,现行制度上的种种缺陷创造了贪污的机会,「制度性缺陷导致贪污」,以制度分析清楚地发现,制度在型塑人们行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并整合不同学门研究贪污根源及其治理的对策的成果提供很好的方式,诸如:
(一)寻租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布坎南,及克鲁格等人发现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和管制,限制了市场竞争,造成垄断及利益集团对租金的追求和贪污的猖獗.用寻租理论来解释两岸贪污问题的根源具有很强说服力,中国共产及台湾过去威权体制下长期干预和广泛性管制的措施,除了经济领域外,也包括了政治,行政等各方面贪污现象形成.
(二)****道德论—从****学角度研究两岸贪污成因,价值扭曲,道德观念淡薄,欠缺约束规范,滋生了贪污的问题.以个人层面而言,追求金钱****,操守不严,则容易随波逐流,陷入贪污情境中.社会整体层面上,传统价值受到现实环境,市场经济冲击而解体,新的价值规范还未建立,贪污因而活跃.转型期中国贪污的猖獗,有人提出了加剧社会道德下降的「滑坡论」看法,台湾经济起飞后,不少人存有爆发户心态,导致物欲横流,公职人员受到诱惑无法自拔,不少人因而身系囹圄.
(三)公民社会理论—美国学者迈克尔约翰斯顿在第六届国际反贪污大会中发言指出,国家和公民社会(civilsociety)无论那一方力量过于强大而造成彼此力量失衡,都有可能造成贪污.先进****国家公民社会的活跃相对于政府权力的分立非均衡状态,是贪污的主因.而发展中国家政府强势领导与弱势公民社会不平衡情况,为政者欠缺正当****程序取得合法之权利,而贪污所拥有权势则有助于国家统治手段,如前伊拉克海珊政权,菲律宾马可仕政府等.
修正论者或功能主义者认为贪污对于政治,经济,社会之发展或改革也可以发挥正面效用,他们有关论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贪污是暴力和改良替代物,为经济上正在崛起,但政治上仍处于不稳的新兴集团提供了参与政治体系和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2)贪污有助于克服统治菁英内部的分歧和整合,对巩固政权发挥积极作用.(3)贪污有利于政党组织成长和政党政治的运作.(4)贪污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达到润滑剂功效.(5)贪污为缺少文化的广大农民和新的城市居民提供了接近政府的机会,因而促进了他们的政治参与(Mcmullan,1961,Abueva,1996,Left,1964,何增科,2002).贪污是一种触及社会生活多方面的社会政治现象,也是目前两岸严重的痼疾,若无法有效予以医治袪除,政治改革工程恐将流于空谈.修正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有很大质疑检讨空间.后功能主义者对上述「贪污有利论」亦提出了驳斥意见:贪污降低政府合法性,导致不稳定,阻碍政经发展,无能政府产物,利益集团寄生依附并反对政治改革等.
二,台湾贪污现象对政治****过程冲击
台湾二○○○年总统大选,民进党打着扫除黑金的旗号上台,终结国民党五十余年****执政,然三年多来得到权力后却给外界直觉腐蚀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深,甚至变本加厉,联合报九十二年四月十七日A6版刊载无党籍立委陈文茜应邀到国民党中常会演讲,指出民进党将黑金直接挖向国家的心脏,并谓黑金复辟有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地方派系主导的黑金政治,黑道进入各县市议会,此时的黑金政治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好像在拉肚子.第二阶段是泡沫经济时期,流行搞土地开发与特许事业图利,此时就好像全身发胖,身体不好.第三阶段是国民党主政后期,企业都陷入窘境,在位者掏空国民党库,像在割胃.第四阶段则是政党轮替后,扁政府掏空国库,就像挖心脏,国家会亡,就是亡在掏空国库的金权政治(TP2:L148).
台湾政坛黑金政治借着选举贿选入主民意机关情况非常严重,最高法院总结近五年来(八十七年到九十一年)四百二十四件选举案件分析报告中指出,被告访害选举的行为,就以行贿罪(有一百七十六人),收受贿(四十一人)约占四成六,而被告共有四百八十四人中,以村里长候选人最多,占百分之四十三点一八,其次为立法委员,占百分之十四点二六,第三是县市议员(含议长),占百分之十二点八一,足见愈基层的选举,选风更败坏,而以行贿罪的被告而言,被判有罪确定,刑期多数是三到六月徒刑,刑期逾两年仅一人(联合报,2003.05.05),选举案件量刑过轻,一般民众认为社会正义无法彰显,贿选对台湾政治造成深远之影响.
三,中国转型期贪污现象对政治冲击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也带动社会其它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惟不容否认,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贪污」问题的严重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发展势头,引起广大民群众的强烈反应,与国际相关透明,廉政组织团体的关注,成为众所瞩目之焦点议题.
2002年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除将******「三个代表」理论列入党章,并揭示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败,十六大政治报告重点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与人民的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显示****已深刻体认到贪污问题势将成为统治政权的危机,然而其贪污腐败是根源于体制性,在于(1)政治权力的集中,党本身不但掌握国家政治领导权力,囊括并凌驾所有社会组织的政治权力(CP3:L727).(2)党内个人核心式领导,拥有权力无法制衡,(3)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利用其自身的政治权力可以产生极大的「寻租」空间,形成所谓的「国家机会主义」(何清涟,1997年),导致大规模体制性的贪污蔓延现象(CP3:L754).******前秘书李锐接受「21世纪环球报导」访问时表示:现在国家执政是两张皮,党政不分,上上下下还是「一把手」说了算,权大于法.他强调,当前中国政治「问题仍在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过慢,****滞后,法治难张,腐败之风日益盛行」(中国时报,2003.03.09).虽然近年来积极打击贪污并加大了力度和气势,但不从政治体制上,深化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贪污的体制根源是无法铲除的,贪污只会持续存在,而受访者CP3(L756)也直言:「中国最迫切的改革恰恰是政府自身的改革」.
第四节两岸贪污腐败炽风现况
对两岸贪污的程度进行了解,有助于藉由相关数据作为衡量贪污程度之指标外,更可达到客观性认知肃贪作为,检视肃贪机制和各阶段肃贪采行策略所展现成效.
诚然,从肃贪案件所呈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机关,不同型态等犯罪现象,可以察觉易滋贪污业务或舞弊违法频率较高,危害较烈形式,俾便及早推动有效改革,措施.也由于随着时代脚步,整体社会贪污趋势不断翻陈推新,智慧性资讯科技犯案,利益团体在不同领域的财势追逐,政府部门所作因应调整,使肃贪政策得以推动彰显,攸关民意对政府施政满意程度.因此,可以说对贪污的测量可以作为政府施政的风向球.
一般而言,对贪污腐败程度可以主观从各个官方单位,民间机构团体,风险顾问公司等所实施问卷,调查评定公布之廉政指标数据作观察,此部份将在下一章节再做说明.另客观方法则就历年来肃贪机关查处案件予以统计分析,进一步衡量贪污程度,频率等参考.
一,大陆贪污的程度测量
一九七九年开始的******时期,推行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经济改革路线,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工作,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其中尤以官僚文化,贪渎腐败的情形最为严重(林吉吉,1977).除了从民间的「顺口溜」可贴切地反映百姓真实声音外,********纪律检查委员会2002年11月14日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指出:查办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针对金融,建筑,海关,人事,司法等领域,贪污贿赂,徇私枉法,买官卖官,严重失职渎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八十六万一千九百一十七件,结案八十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八十四万六千一百五十人,其中开除党籍十三万七千七百十一人,被开除党籍又受到刑事追究的三万七千七百九十人,在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县(处)级干部二万八千九百九十六人,厅(局)级干部二千四百二十二人,省(部)级干部九十八人.该报告中也特别就查处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部原副部长李纪周,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等一批腐败分子,及查办了湛江和厦门特大****案,说明产生了很大的震慑作用,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萧杨2003年3月11日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则表示,五年来共审结贪污贿赂案件九万九千三百零六件,判处犯罪份子八万三千三百零八人.其中,县处级以上政府官员两千六百六十二人,犯罪率比前五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五.最高检察院检察长韩抒滨工作报告亦指出,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207103件.其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大案554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2830人.查办危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犯罪的国有企业人员84395人.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案件27416件,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权利的犯罪案件7760件.在严打整治斗争中,查办充当黑恶势力后台和"保护伞",涉嫌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554人.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的严重行贿犯罪,坚决依法追究,共立案侦查6440件.2000年以来,与****机关联合开展追逃行动,共捕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5115名.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0多亿元.
而据估计中国大陆自九○年代后期以来,因贪污所造成的损失金额高达近两千亿
美元(中国时报,2002.11.09).(平均每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十三至十七之间).
以下仅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党政干部及检察机关查处贪污
贿赂等犯罪案件统计,进一步分析贪污状况,及贪污案件特性.
表2-1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党政干部情况统计不同阶段查结案件数(件)受党纪政纪处分
总人数(名)县处级以上干部
数(名)1982年—1983年4月13.1万38,500缺1983年冬—1987年5月缺67,613缺1990年—1992年16,005
60多万
16,005
1993-1997年3月63.38万
63.2万
20,0001997年—2002年842,760846,15031516人(县处级28996人,厅局级2422人,省部级98人)资料来源:梁国庆主编:《中国****败实用全书》,新华出版社,《十四大以来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1997年8月15日《经济日报》,尉健行在中纪委第三,四,五次****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其中第三,四次中纪委全会工作报告收录于中纪委办公厅主编《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五次全会报告载于2001年1月4日《人民日报》第1版.转引自何增科着《****新路—转形期中国腐败研究》,****编译出版社,1997-2002年数据参见********纪律检查委员会2002年11月14日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表2-21983----2002年中国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情况一览表年份
查处案件数(件)大案要案数(件)查处总人数(名)县处级以上人数(名)挽回损失数(亿元)1983--1987155,00030,651缺1,50016.30198821,100
2,900
19,083
190/4(地市级)/0(省部级)(下同)4.23
1989589261350719406875/70/24.82199051373112952334411888.101991462191189424176924/34/15.00199236700952698091452/65/23.6519935649127914193571037/64/122.0019946031228626398021827/88/34.0019956395329419128352262/137/249.0019966109934879135302699/143/567.80199714549748066548052903/265/756.301998350841733(50万元以上)401621714/103/343.8019993838213969缺2200/136/340.9020004511318086缺2680/184/747.00200136447
1319(百万元以上)40195
2670/缺/641.0020022071035541(百万元以上)缺12830/缺/缺缺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spp.gov./工作报告,何增科着《****新路—转形期中国腐败研究》,****编译出版社.表中注明缺的数据为原报告中缺的数据.贪污贿赂立案标准在90年代中期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贪污贿赂大案要案标准从1万元提高到5万元,挪用公款标准则提高到10万元以上.2002年数据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抒滨2003年3月11日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报告(摘 要)》.从表2-1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党政干部情况可看出,查结案件数及受处分总人数,属县处级以上干部等,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表2-2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分析,1983—1987年间查处155000件,1988-1992年间有214318件,1993—1997年间达387352件,1998—2002年间362129件.从每五年为周期统计查处件数可看出,1983年以来至1997年贪污案件有高度成长态势.虽1998-2002年比前一期(1993—1997年)少了25223件,件数减少在于90年代中期以后贪污贿赂立案标准提高,而以单年统计的话2002年查处件数20多万件,百万元以上大案增至5541件,县处级干部犯罪有12830人,和往年相比较创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高峰期,成长幅度惊人,贪污案件除了查处件数外,加上贪污「黑数」的存在,或政治性考量办案(如在1997年查处145497件,2002年207103件,其数据超高于平常每年3—6万余件,不无配合每五年一届人大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绩效展现)等情形,显示中国贪污频率处于高位势,并有学者预估2000年—2016年间仍将如此.
其次中国为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凸出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为数千万下岗人员就业,城乡贫富差距,已经不在是单纯的经济因素,而是肇因贪污改革无力所带来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问题.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适度反映了当前大陆官僚体系贪污腐败问题治丝益棼以及广大人民的不平之鸣与反抗心声.
二,台湾贪污惩治测量
法务部调查局九十一年侦办肃贪案件移送法办计有七百八十七案,涉案人数有三千八百八十九人,贪污金额达五亿九千多万余元.
法务部所属各地方法院检察署自八十九年七月执行「扫除黑金行动方案」,迄至九十二年二月前后计三十二个月,起诉贪渎案件一,六二六件,起诉人数计四,二○六人,查获贪渎金额新台币贰佰亿参仟陆佰伍拾壹万肆仟壹佰壹拾肆元贰角陆分(法务部统计处).如以公务员层级分析,其中高层简任以上公务人员有二三三人(占百分之五.五四),民意代表三五三人(占百分之八.三九),中层荐任人员八七四人(占百分之二○.七八),基层委任以下公务人员一,三三八人(占百分之三一.八一)以及普通民众一,四○八人(占百分之三三.四八),从上述数据分析,中,高层公务人员(荐任职以上)及民意代表合计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四七一,显见中,高层公务人员及民意代表贪渎犯罪案件,占有一定程度比例.而另从每月平均起诉件数五十一件/人数一百三十一人,基层公务员中亦达三成犯罪人数,及历来起诉犯罪之事实发现,虽因业务属性所造成贪渎金额款项不一,惟从贪渎特征分析,其一:贪取「小利,小惠」占起诉案件相当高之比率,贪渎现象普遍存在,其二:集体性舞弊案件所在多有,由于组织文化因素使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彼此是互利的结合,新进公务员为避免受排斥或一时无法把持,则易陷染缸而随波逐流,因此,贪污问题便会日渐扩大衍生集体共犯结构,从****风纪,关务,监理,重大采购,建设工程等机关所发生实际政风案例可得到印证,而更严重的是当前政治文化中,资本家,企业体与政客衍生「利益共同体」,这种特征一旦延伸,从法务部整体统计贪渎案件数据中民意代表与民众所占达四成一比例,政风问题可见一斑.
根据一份台湾地区司法贪渎案件之统计分析,过去十年法务及司法单位侦审案件从量化资料中显示贪污案件特性:起诉率,科刑比率偏低(TJG6:L459,TP2:L102),而上诉率,被撤销及发回更审比率则偏高.台湾贪污情况受到司法诉审之影响(TSP1:L76,TJG4:L298),犯罪案件查察,及肃贪政策与机制的品质提升,必然和贪污案件发生频率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章两岸肃贪策略之比较
第一节前言
****总理朱镕基爱将,前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被控收贿及违规放款一案,昨天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朱小华遭判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新华社报导,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一九九七至一****拍昶诩,朱小华利用担任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光大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职务之便,自行决定多项股票收购及投资案,并批准多项贷款案,收受他人股票及****,折合人民币四百零五万九千余元.
法院认为,朱小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已构成受贿罪,且受贿金额巨大,情节严重,应依法惩处.
香港经济日报则指出,朱小华案曾在今年八月廿日至廿一日在北京秘密审理.由于****十六大即将于下月初举行,因此北京当局急于尽早处理此案,以为****领导人营造反贪****的形象.(联合报2002.10.11十三版)
台东地方法院审理县议员小型工程款暨社团补助款贪污案十六日一审宣判,议长吴俊立等前,现任县议员四十二人因分触贪污治罪条例职务收贿罪,及利用职务机会诈取财物罪,吴俊立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前副议长林光雄等四十一人分判十七年至四年不等,现任卑南乡长张清忠因本案面临停职的命运.
四十二名被告总计被判处超过四百年刑期,以及超过四百页的判决书,均创****东司法史上全新纪录.(中国时报2002.8.17六版)从以上两则报导可以了解,朱小华贪污案从1999年被捕到判刑为止,历经三年有余,****急于赶在十六大开会前夕清仓判决,政治性办案手法昭然若揭,而台东县议员贪污案一审判决至三审定谳,三,五年冗长诉讼程序,当事人已任满公职,再如何诉究似已减损了法律之威信,在面对日益缜密的智能型贪污犯案,肃贪契机的贻误,迟缓,是造成贪污犯罪黑数经常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虽然最后得以让这些****污吏都「中箭落马」,但从办案选择时机考量,司法诉讼程序冗长等面向而言,对公平,正义已造成斲丧,且无法发挥及时惩治之吓阻作用,对社会,政治风气都有深远影响.
「****促廉」肃贪工作必须发挥及时查处,速审速决,才有杀鸡儆猴教示作用,且肃贪更应有不畏权势,摒弃任何政治考量,方能有效遏阻贪污腐败如癌细胞的扩散,否则将流于只是喊爽的「口头禅」而已.肃贪工作在「策略」上,必须随着时空环境,政经,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及廉政评价程度之不同,有效的运用与调整,工作绩效才更能得到广大民意的支持与肯定.
「策略」一词源自古希腊字strategos,原意指将军用兵的技术.到了一九五○年代以后,策略一词才受到政府及企业界广泛的应用.政策的位阶高于策略,策略是在政策的范畴下运作的(吴定,1999:3406-6),含有技术谋略的意思.准此以观,肃贪「策略」的意义与主要内涵,应是政府机关持续的利用法治,反贪手段,采取适当途径,一则将政府官员执行公权力与政务运作的滥权索贿,行贿空间,予以惩治改善,另则将适合组织环境需要的新制度措施,新观念,引进政府机关内,端正政风,建立「廉能政府」总目标(参阅行政革新方案—目标,1995:11).此项看法说明肃贪策略有其下列几项要点:第一,肃贪是没完没了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并持续不断的行动过程.第二,肃贪必需针对贪污形成原因,态样所具多元面向,针对问题标本兼治.第三,肃贪应采取适当途径并配合社会环境整体需要.第四,肃贪的内涵包括「预防重于查处」「兴利优于防弊」「服务代替干预」等廉政核心价值的建立.第五,肃贪之范围与对象甚为广泛,包括社会文化风气,组织结构,法令规章,公务员行政****行为等.第六,肃贪的目标在限缩贪腐行贿空间,行政透明化,建立并促进国家优质治理之机制及永续发展.
本章节首先将从肃贪程度之主观测量指出两岸廉政指标评估及改革作为成效,续就两岸政府肃贪政策说明大体上采行做法,并在衡量肃贪环境,时机,领导情况后,包括目标,范围,途径与方式所运用肃贪策略探讨,同时就两岸受访者之意见作一番检视,以更清楚描述两岸肃贪「策略」作为之全貌.
第二节肃贪程度测量之比较分析
在上一章节就两岸近年来侦办贪污案件提出了贪腐犯罪分布情况,查处成效等数据上统计分析,惟要全面性对肃贪的了解,参考各文教,学术机构问卷,民意访谈结果报告,或非营利团体单位透过社群,属性集团,多种形式,多元面向所调查建立定期发布廉政指标之主观评价量表,藉由外部监督机制,「让数据说话」更能全盘掌握肃贪状况,各项主观测量除足以左证贪腐之程度外,并验证两岸政府肃贪部门绩效之比较,提供政府肃贪策略或决策应用参酌,而他们的测量结果也往往成为许多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一,大陆****败改革概况
(一)各项廉政评价数据
1.经济学人信息社(EIU)2002年9月公布一项针对全球60个主要经济体所做的市场风险度调查,这项调查是依风险愈低,显示愈有利经济发展,大陆排名37(全球经商风险最低的地方是新加坡,德国次之,接下来则是美国和香港,台湾第6低),EIU也特别在报告中提到,尽管中国大陆自1998年以来即着手大规模的政府组织改革,近几年来也进步不少,但普遍来说行政体系仍缺乏「娴熟,真诚,有效率」的服务态度,因此政府效能风险高达75(最高是100).
2.国际透明组织自1995年公布世界各国贪腐印象指数(CorruptionPerceptionIndex,CPI)大陆在2001年所有列入评比九十一个国家中排名第57(台湾27名),2002年列入评比一○二个国家中排名第59名(台湾29名),另在2002年5月16日国际透明组织所调查完成的「2002年行贿指数」,依照顺序列出了商界菁英领导人认为跨国公司以「行贿」方式来取得商机的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奥地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英国,新加坡,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香港,意大利,南韩,台湾,中国,俄罗斯,中国在廿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倒数第二名.
表3-11995—2002年有关中国贪腐印象指数(CPI)排名表年份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排名5957635852415040注:参与评比国家总数2002年102个,2001年91个,2000年90个,1999年99个,1998年85个,1997年52个,1996年54个,1995年42个国家.
资料来源:台湾透明组织(2003),《国际透明组织台湾总会-台湾透明组织简介》.
表3-11995—2002年有关中国贪腐印象指数(CPI)排名表年份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3-961988-92得分3.53.53.13.43.52.882.434.73资料来源:2002年数据参见台湾透明组织(2003),《国际透明组织台湾总会-台湾透明组织简介》,何增科,(2002),页49.
3.一项对全球一千家大企业总裁的调查更显示,受访者认为投资中国的五大障碍分别是:1.贪污及缺乏透明度,2.基础建设差劲,3.部分领域禁止外商投资,4.经济不稳定,5.政治不稳定(1997世界发展报告,1998).
4.****纪律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在不同的10个省(区,市)进行万人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有74%的群众对****败工作表示认可,比1996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69%的群众认为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遏制,比1996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68%的群众对****败斗争有信心,比1996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2年5-6月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在除西藏,香港,澳门之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调查显示,69.1%的群众认为腐败现象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遏制,78.7%的群众对****败斗争抱有信心.
5.********党校课题组对地方级党政官员调查,对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的回答,2000年集中在五大问题上:腐败,国有企业,收入差距,下岗失业,农民负担,2001年类似调查,党政官员依然认为腐败是社会形势中最严重的头号隐患.
6.2003年2月新华网在大陆即将举行人大和政协****,开辟了一个系列调查栏目,****官员的贪腐成为最受重视的问题.调查显示,大陆网民最关注的腐败问题,首先是司法腐败,其次是行政腐败,第三是行业腐败.
从上述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非组织营利团体,政府部门进行的问卷调查显
示,贪污是目前大陆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贪污所导致低度经济运作透明度,
使外来投资风险更高.学者胡鞍钢(2001)就国际组织评价贪腐,行贿等指标数
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中国已属于世界上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虽****大
刀阔斧地进行惩治腐败工作,但是全社会的各类腐败特别是系统性,单位性,集
团性的腐败愈来愈严重,涉及的金额愈来愈大.
(二)肃贪政策作法
1.担负****廉政职能的机构主要有:党的内部监督机构—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机构,隶属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机构---反贪污贿赂工作局.
2.****败的工作以1997年****十五大为界划分两个阶段.十五大以前,****败工作以治标为主,侦破腐败大案要案,查办了一些腐败分子.******在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并力争在5年内,使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按照十五大的部署,****败工作由治标为主进入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新阶段.
3.******在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了讲话,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以德治国」强调「德治」和「法制」的统一,强调「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民」,更提出,实施「以德治国」必须先「以德治党」,深化了****对****败的认识.
4.2001年8月份,********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和****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办法和政策.
5.健全机制,切实加强监督.现行的监督体制计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政协和****党派的****监督,社会监督等六方面构成,冀以全面性有系统运行,发挥绵密监督机制.
6.推动「行政改革」---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诸如:经济体制改革即涵括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建立各种要素市场,加速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市场秩序,严禁党政军机关经商办企业,认真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则要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机构改革,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严格规范干部的权力行为,理顺****和地方关系,扩大基层****等,使改革开放措施的实施过程也成为廉政建设向前推进的过程.
7.2002年「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两大例行会议,由于适值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年会中毫不讳言暴露积弊腐败的严重性,已到非大刀阔斧改革则无法救亡图存的地步.朱镕基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白指出,领导干部的官僚,形式主义盛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严重,腐败现象突出.
8.2002年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有关****败工作重点: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与人民的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对任何腐败份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表3-3十四次至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肃贪政策内容届次十四大(1992年)十五大(1997年)十六大(2002年)理论************理论三个代表****败
斗争1.坚持****败斗争,是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2.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干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3.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约束,监督机制.1.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审批程序,透明化.
2.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人转向制度,制度上****败.
1.六项****吏治措施,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继续源头上预防腐败,健全法制,权力运行有效制约,监督.
2.加强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党风
廉政建设强化党内群众克服腐败蔓延.1.全心全意为人民,********.
2.从严治党.
3.村务公开发展农村基层****.1.以群众路线加强党内****败斗争.
2.落实「三个代表」武装全党.
政治体制改革1.加强立法和接G.人民群众,各党派人监督,和党内外,由而下下,由下而上监制度.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运作功能.1.推动司法改革和机构职能改革.
2.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立法质量.
1.改革和完善党领导方式及决策机制.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干人事制度改革.
3.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9.2003年3月19日新组成****国务院与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一次领导会议,据「新华社」报导,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温家宝主持,确定要重点抓好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出推进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等七件事,在有关经济改革方面的做法,「加强廉政建设,提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败工作的具体要求」,列为温家宝上台七把火之一.
二,台湾肃贪改革概况
(一)各项廉政调查评价数据
1.法务部委托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从事台湾地区民众对政府廉政主观指标与廉政政策评价的民意调查,总体分数八十六年七月四十五分,八十七年三月四十五点一分,八十七年七月四十五点六分,八十七年十一月四十四点三分,八十八年三月四十六点一分,八十九年十月四十六点六分,九十年三月四十五点八分,十月四十五点三分,与六十分及格还有一大段距离,另民调亦发现,民众对民意代表廉洁的评价很低,甚至不如政府官员.民众对十七类政府官员的清廉程度,评价最高的前五名分别是消防人员,教育人员,公立医院行政人员,环保人员与税务人员,最低的五类公务人员则是负责巨额采购人员,建管人员,殡葬人员,海关人员与政府首长.
表3-41997/07—2001/10台湾地区民众对政府廉政指标与政策评价调查表年/月1997/071998/031998/071998/111999/032000/102001/032001/10清廉得分4545.145.644.346.146.645.845.3注:总体分数是以0—100分来衡量,分数愈高表示民众对政府廉洁程度的评价愈高.
资料来源:91.2.25联合报第八版
2.美国贸易代表署2001年3月30日公布年度外国贸易障碍报告,首次把台湾的贪污现象列为贸易障碍,指出陈水扁总统就职以来,誓言扫除贪渎,根绝黑金,并有许多逮捕与判决行动,但尚未带来本质上的改变.报告中更进一步说明,台湾的政治人物,无论在乡镇,县市,及****层级,都存在「索贿,囤积救灾物质,非法股票交易,及其它非法活动」等指控(中国时报,2001.04.01).
3.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简称WEF)于最新公布2001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经其调查结果,我国「贪污指标」排名列为第22名,远较我国之整体成长竞争力排名(第7名)为落后,影响我国全球竞争力甚巨.
4.国际透明组织自1995年公布世界各国贪腐印象指数(CorruptionPerceptionIndex,CPI)台湾在2001年所有列入评比九十一个国家中排名第27名,2002年列入评比一○二个国家中排名第29名.另「2002年行贿指数(BPI)」台湾则在廿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倒数第三名.
表3-51995—2002年有关台湾贪腐印象指数(CPI)排名表年份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排名2927282829312925注:参与评比国家总数参见表3-1.
资料来源:台湾透明组织(2003),《国际透明组织台湾总会-台湾透明组织简介》.
台湾2000年总统大选民进党执政后,推出「扫除黑金方案」,初期检调单位侦办固网股条案,景文技术学院弊案,汇丰证劵案,前警政署长丁原进购宅案及****掳妓勒赎案等重大案件,一时各项民调廉洁指数皆有上升趋势,显示民众对执政党有相当程度的满意.可是好景不常,从2001年迄今多次公布的廉政指标,却是不断的下挫,2002年CPI更下滑了二名,仅属于「中度廉洁国家」,BPI倒数第三,被列为「最常贿赂他国政府官员的商业国家」,及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二年所公布竞争力排名在「行政效能」单项上,落后于国家整体竞争力排名,应可视为****政府施政的警讯.
(二)肃贪政策作法
行政院于民国八十四年十一月公布第二次修订之「行政革新方案」,以「廉洁」,「效能」,「便民」为革新重点要求,「建立廉能政府」总目标,包括「检肃贪渎,端正政风」「健全机关组织,合理调配员额」「健全政府财政,减少预算赤字」「提升行政效率,强化工作效能」「落实制度变革,加强为民服务」等五部分共四十项,本次修订方案乃延续八十二年九月公布施行后,八十三年九月第一次修正以来,参据革新推动成果,再作修正后赓续****,由于行政革新方案,以建立廉能政府为总目标.以廉洁为革新重点要求,并以「检肃贪渎,端正政风」为革新首要项目,因此政风问题为政府戮力改革的重要政策.
继「行政革新方案」推动检肃贪渎,端正政风工作计划后,行政院有鉴于黑金泛滥严重,冲击社会治安与政治的发展,侵蚀经济发展的成果,损伤政府公权力与公信力,于八十九年七月订定「扫除黑金行动方案」「肃贪」亦明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并锁定十九种易滋生贪渎弊端的类型,作为优先查察的对象:分别有巨额采购,工商登记,建管,地政,环保,监理,医疗与教育等,属于政风查察优先机关.
综合言之,自行政院相继颁布实施「行政革新方案」,「肃贪行动方案(后来改名为端正政风行动方案)」,「扫除黑金行动方案」以来,政府在廉政与肃贪改革上,从相关廉能调查数据中显示,台湾地区贪渎仍然存在,各界对「******结,利益输送」,「政府规划政策能力不高」,「政府行政手续复杂,效率低,遇事逃避责任」及「政府对守法观念的宣导常未彻底执行」,仍提出甚多之批评与指摘,可见政府应以大决心,大魄力持续推动肃贪工作,贯彻到底.
第三节肃贪策略作为
贪污犯罪有其行为,特征,形成态样外,且不论党,政,军,企业各部门,均足以发生贪污索(行)贿弊病,所谓「不论机关层级大小,不管业务属性如何」皆潜存之问题.从过去证据及经验法则显示,没有那种单一的抑制贪污腐败的方法可以凑效,肃贪策略需要更灵活,专业性,才会有更具体绩效(TJG4:L348).JeremyPope(2000)曾指出:通过系统的改革,将贪污发生的机会减至最少,有效的预防,执法,威慑,和责任机制,将"高回报","低风险"的状况变为"低回报","高风险",减少腐败心理倾向,并同时解决贿赂的"供方"和"受方",是肃贪污策略的两个条件.两岸受访者也认为贪污犯行双方是互利的,受害的是社会大众,不像其它犯罪会有加害和被害人,被害人一定会讨回公道,贪污受害的是社会大众,双方会彼此相互掩饰,以图消灭证据(TM10:L578),因此有效肃贪廉政体系,掌握犯罪者模式及手法,提高侦办的技巧(TSP1:L15),制定严谨法律规范,行政公开信息透明化,斩断贪污资金来源及洗钱管道,并应加强廉政****道德教育,鼓励民众勇于检举信报,透过全民监督等(TP2:L168,CP3:L828,CSP2:L704),都是相辅相成的必要做法.
一,大陆方面策略
腐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顽疾,更是****执政的一大困扰.前国家主席******曾在多种场合不只一次地列举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将****败问题与****的执政地位联系起来,直言:如果我们不警惕,不警觉,腐败行为蔓延开来,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大陆采取肃贪之策略概述如下:
(一)「双规」的破案手段:意即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针对涉有贪污腐败的官员,限制人身自由强制破案,侦办一些牵扯高官显贵的案件上,发挥了霹雳手段的效果.
(二)针对党员,干部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大陆党****先后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各级党委和纪委加强对廉洁自律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清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廉政建设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三)各级纪,检机关部门建立「信访****」工作,提供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贪污腐败案件,为查办违纪违法提供重要线索.
(四)不护短,不护私「自揭疮疤」的勇气和前所未有的力度,一大批党政系统内的大蠹虫被****.近两年全国纪检监察机构每年查结的案件都达到十多万件,处分干部四千多人,其中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干部十几人.
(五)2003年「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两大例行会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报告:要扩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查办县处级以上官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枉法,徇私舞弊犯罪案件及国家公务人员充当黑社会势力「保护伞」利用职权参与,包庇,纵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国有企业,金融系统,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等领域和环节的联务犯罪,重大安全事故渎职犯罪等.
(六)监察部发出通知2003年监察机关执法监察工作的四个重点:针对土地市场,建筑市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工作,违纪违法案件,要严肃查处.
针对大陆贪腐成风的严重性,****当局的因应之道是除透过媒体来宣导********,并且大张旗鼓地逮捕贪渎的干部.惟执行上难免官官相护,顶风作案的情况严重(CJ1:L645),惩处干部犯案又习于「打苍蝇,不打老虎」,或成为权斗的平台.随着****运动的推行,****当局又面临一左右为难的处境,即贪腐现象的根深柢固,调查行动的频繁及****政府内部涉案层级之高,在在均有其负作用,使得********宣传成效无法彰显,导致肃贪作为流于官样文章,不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CSP2:L666).
二,台湾方面策略
国民党因被划上「黑金政权」而痛失2000年总统大选宝座,政党轮替之后,受访者TJ3(L231)表示,台湾愈来愈****化,国民素质与中产阶级人口也不断在提升,公务员受到全民监督,也愈来愈不敢贪污,国家肃贪的重点在于建立完整的制度,希望国家逐渐走向阳光化(TJ3:L205),新政府肃贪的决心和魄力,外界抱予高度的期待.
(一)配合「扫除黑金行动方案」,持续加强各项防,肃贪作为.扫除黑金,建立廉能政府,是全民之期望与共识,亦为政府施政之主要目标,为配合政府扫除黑金政策,要求各级政风机构应配合持续加强各项防,肃贪作为.
(二)加强公务人员反黑金教育,结合行政力量与资源,共同配合宣导「扫除黑金行动方案」,尤其着重于公务员「以廉洁为荣,以贪渎为耻」之正确工作观念,及民众「行贿」与「收贿」同样是犯罪或可耻的行为方面之宣导.
(三)执政党规划推动成立「廉政署」,于立法院九十一,九十二年会期邀集朝野协商列入优先审议法案,希望藉此分工合作,发挥整体统合力量,以期建立一个专责的廉政机关.
(四)法务部九十一年十月研议各机关「加强稽核机制以减少公务人员受贿可能」通案性加强措施:1.行政信息以网络公开,2.建立行政程序标准化,3.设立单一窗口,4.落实执行业务稽核控管功能,5.落实职期轮调制度,6.采购作业程序透明化,7.落实执行请托关说登录制度,8.建立「快速通关费」制度,9.加强民众教育宣导.
(五)法务部为贯彻行政院为因应我国经济转型及发展需要,建构具国际竞争力之金融环境政策,九十一年十一月一日责成高等法院检察署于侦查经济犯罪中心下成立「金融犯罪查缉督导小组」,调派专业人员合署办公,督导重大金融犯罪案件之侦查及公诉作为.
该文转载于:http://www.docba.cn/xie/07089373.html
(六)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查缉黑金行动中心」专司扫除黑金案件线索之过滤及指挥侦办,配合台北,板桥,台中,台南,高雄地方法院检察署成立「检肃黑金专组」及由检察事务官,警,调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组成「检肃黑金特别侦查组」合署办公,以遂行以臂使指,整体作战之效.
(七)九十二年二月六日修正公布贪污治罪条例第十一条所谓「台商行贿罪」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新台币一百万元以下罚金规定,及增订第十二条之一,图得财务或不正利益五万元以下,一定期间内自首者,得予以不起诉之处分.
(八)行政院九十二年二月十六日院会,游锡堃院长强调,扫黑肃贪,大改革是人民对政府的期待,指示检调等相关单位应持续采取「三不政策」--不问对象,不问党派,不问身分,全力调查,速办速决.
(九)政风机构应每年陈报机关政风状况评估报告,关于「机关施政满意度与清廉度评估分析」列为政风工作重点部分,应叙明依据机关施政满意度与清廉度之整体评估分析结果,说明依优先级应改善解决之机关业务项目,以显示机关政风状况问题所在.
(十)九十一年执行「永续就业工程」,曾发生县,市政府涉嫌以人头冒领就业补助金及将永续就业工程约雇人员调至竞选总部公器私用之嫌等弊情,为免此项政策推动过程中因人谋不赃造成弊失,九十二年度,九十三年度陆续执行之相关机关,政风机构应研订查察作为.
第四节肃贪系统途径策略之比较分析
两岸阶段性进行肃贪,所涉及的层面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国际情况等环境因素,而有不同的目标,范围,途径,方式重点策略,以下仅就系统理论概念的观点,探讨两岸在本研究第一章研究途径(图1-1)面向上同异点,俾进一步分析比较两岸肃贪策略.
一,环境因素方面
(一)就大陆情况而言,促使大陆推动廉政建设工程,受访者CP3(L727),CSP2(L664),CJ1(L603)等人认为从内,外在环境因素而言,乃基于政治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腐败异常活跃,法律问(课)责制度未好好建立,文化层面「无官不贪」的纵容心理,社会失业(下岗)人口多,国际现势情况等必须改革,造成肃贪****之压力:
1.政治情况
大陆政治一直是党领导一切,由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以确保党的意志在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实践,党和人大一体化,造成整个监督体质减弱,党政不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因此,当前大陆政治问题可说是仍在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过慢,****法治难张,贪污权钱交易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领域,官场腐败成为黎民百姓最为痛齿的社会公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人皆曾多次发表讲话强调:腐败毒瘤不除,会葬送政权.
2.经济情况
大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两种体制都在起作用,在从无序到有序的过渡阶段,出现了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现象,腐败也随之而来,新任总理温家宝亦坦称: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目前仍有比较严重现象,某些领域的腐败特别突出.政企不分的情形相当普遍,使得部分****官员得以利用职权在企业搞「小金库」,因而形成集体贪污的根源.
3.法律情况
廉政建设要靠法制,既是****败的方向,又是****败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起步,未进入法制经济阶段,使得用市场经济来破坏市场经济的罪犯有机可乘,法律的欠缺完备,提供了犯罪的温床.而大陆要建立法治社会,光是立法还不够,在完善法律的同时,更应该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尤以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利益纠缠,收入差距拉大,维护社会公正已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司法机关处于「风口浪尖」,也由于侦审形象不理想,近来最高法院和检察院报告在每次表决时,都有相当高人数的全国人大代表投反对票.
4.文化状况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整体环境文化恶化,诱发出犯罪的因素,呈现出上,下,左,右现象,其中尤以「上」为最关重大,「干部大吃大喝,百姓小偷小摸」,「有权合法捞,无权非法偷」,****道德文化沉沦.
5.社会情况
早在****政权成立时,******即察觉到腐败现象可能在****党内和政府机关蔓延,因此他多次告诫全党,千万不要作「李自成第二」,并视****败斗争为阶级斗争,亦即是对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和******所举行的猖狂进攻坚决的反攻,避免党,政,军,民干部逐渐被腐蚀,因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6.国际情况
苏联共党组织相继瓦解,大陆面临政治及经济朝向多级化发展,及国际严峻竞争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并确保政权的巩固,防堵腐败侵蚀暨有的成果,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二)就台湾的情况而言
1.政治情况
长久以来,政风不良是台湾****化过程中最为人所诟病,政府部门需索红包,服务费,浮报,冒领,侵占公款等贪污图利案件,已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而在政治体制方面,台湾的政治人物,欠缺个人或团体予以监督,涉及利益输送,纠葛层出不穷,根据监察院的财产申报资料,以及台湾经济新报的数据库,交叉分析比对发现,在二百二十五位立法委员中,有三十五位担任营利事业机构的董,监事,十一人所参加的委员会,与自己或配偶担任董,监事的营利事业机构息息相关,从不避讳利益回避(风报:2002),选举产生的官员,俨然具权势,利益新贵,并与执政党存有一定的共生关系,过去国民党的黑金,金权政治,肇致2000年总统大选挫败,民进党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为选举诉求,使陈水扁先生当选总统,但三年多来的执政,似又有重蹈国民党覆辙.
2.经济情况
台湾加入WTO后,经济更趋自由化,贸易全球化,行政院从张俊雄担任院长时,宣布「八一○○台湾启动」,要以八千一百亿元作为各项公共投资计划的经费,来提振国内经济景气,解决失业问题,游院长上台后,推动一兆二千亿元「挑战二○○八计划」,陈水扁总统日前亦喊出投资台湾优先,要成立规模达一兆元的振兴产业优惠基金,三年三千亿「扩大公共服务」及「扩大公共建设」,先不论庞大的经费从何而来但廉洁,效率的行政空间,绝对是达成这些建设的根本.
3.法律情况
历年来政府发布颁行的肃贪法令与措施,并未完全发挥预期的功效,如对于贪渎行为的认定,是必须「收受金钱」之证据,否则,对贪渎犯罪无以究责,经统计高达百分之六十二,等于三分之二的贪渎案不成立.另去年「图利罪」修正后,形成对政府官员违背法令(只要不图自己或第三人不法利益)一道护身苻,因此,法律有时而穷,改善行政与管理制度,除赖修订不合时宜法令规章,防弊,肃贪适时配套措施,益显其必要性.
4.文化状况
一般人凡事讲求快速报酬与回馈,讲求手段,手法,而不在乎本质与内涵,大力追求财富与权势,将个人的权利扩张到无穷无尽,且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我喜欢,只要我有办法,有什么不可以,贪婪之岛成为台湾的代名词,端正政风,去腐革新,方能扭转风气.
5.社会情况
台湾虽有经济生活的改善,自由****与社会制度的提升,但整体社会风气,民心,价值观与道德乃至守法精神与观念,却产生彻底的变化,政府官员,民意代表贪污似已成习,违法渎职案件未见稍减,需有不断惩治革新手段,予以根绝.
6.国际情况
美国贸易代表署2001年提出「外国贸易障碍」报告中,首次把台湾贪污现象列为贸易障碍,「受贿及贪渎,持续对台湾的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提高国家竞争力,拓展国际关系,提供廉洁,效率的投资环境,才能顺应世界潮流.
二,在时机方面
(一)就大陆情况而言,五○年代「三反」,「五反」运动,****即举着****败斗争,集中力量打老虎大纛,八○年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九○年代市场经济,「****败」皆是议论最多议题,惩治腐败,纯洁队伍,是「全党全国上下的共同呼声」,更是当务之急.
(二)就台湾的情况而言,八十二年连战推动「端正政风行动方案」,八十四年的法务部长马英九,以迄廖正豪,城仲模,叶金凤到现任陈定南等部长,无不以扫除黑金,肃贪为上任后的重点工作,民心期盼政治「风静水清」境界早日到来,所以在廉政与肃贪的时机,可以说「持续具有高度民意的支持与肯定」.
三,在领导情况方面
(一)就大陆情况而言,行政改革源于1978年开始的「******时期」,至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后,更实际上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所以从八○年代开展几次以惩治贪污贿赂,打击经济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以至于1993年推动新的一轮行政改革,******下令展开****败斗争,皆在最高领导人地位巩固之时,在领导情况颇为有利的情况下推动.2003年****完成新政府换届工作,新一代领导人******与温家宝,获得人大代表极高支持率,而******的内敛,温家宝的沉稳,两人极具民气,也让外界初步相信,****第四代领导人有心有所作为,开创新气象.
胡,温二人上任之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前,******发表讲话,强调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务必做到廉洁奉公,严明律己.温家宝则在会后立即举行总理记者会,被问到贪污问题时坦称,目前仍有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某些领域的腐败尤为突出,并说明规划肃贪之措施,将代表新一届政府,先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接受全民监督.
然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中国时报2003年3月20日刊载,北京政治观察家忧喜参半,喜的是,新领导人确实为万中之选,让人民期待,受访者CJ1(L625)表示:新的领导班子,********的决心,继续坚持******,******的基本方针和路线,这一点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忧的是,新的领导班子有太多******〈系〉人马,个人观念,背景,甚至政治派系均不同,「五套班子」--党,政,军,人大,政协系统中,胡,温两人,也处于弱势地位.对未来肃贪廉政工作是否顺利推动,有太多变量值得观察(CSP2:L690).
(二)就台湾的情况而言,三十八年国民党大陆撤守,执政当局检讨失败原因之一,乃政府官员的腐败,虽励精图治,但长期的戒严,****,法治桎梏,政府行政作为趋向保守,直至解严后,民意代表全面改选,总统开放直选,国民党为保有继续执政,纵容黑金当道,民进党虽誓言大力肃贪,端正政风,整饬官箴决心,受限民意代表既得之利益,阳光政策法案立法延宕,成效仍未彰显,阶段性廉政与肃贪作为,领导者纵然有心却也恐无力情况下进行.
四,肃贪目标方面
(一)就大陆的情况而言,1993年以来祭出反贪污的第一面大旗就是治乱世用重典,施以严刑,次为加紧****斗争,三为推动廉政建设.大致而言,目标及涵盖层面广阔,但成效有限,官员贪污,腐败情形仍极为严重.
(二)就台湾的情形而言,肃贪是政治改革目标的一部分,总目标在建立廉能政府,重点要求:廉洁,效能,便民,实施要项中有关检肃贪渎,端正政风,条列了诸如:图利罪,贪污治罪条例修正,成立「****廉政会报」等
九项做法,与大陆情况相较,似乎清础明确并易于管考检视评估成效.
五,肃贪范围方面
(一)就大陆的情况而言,防制政风腐败与官吏贪污的作法,包括党,政,军,企,人民等「全面性」作法,但廉政建设在于建立和健全****败机制与策略的问题,涉及政治,人事制度,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等,在此种情况下去腐革新绝非单一教条式命令可竟全力.
(二)就台湾的情况而言,就上述廉政与肃贪目标内容所述,在廉洁重点要求内明订九项作法,及至八十九年核定扫除黑金行动方案有关「肃贪」亦仅明列:1.结合检察,调查,政风为坚实「铁三角」严密查察2.锁定十九种易滋生贪渎弊端的类型,作为优先查察对象3.推动成立「廉政署」.廉政与肃贪偏重于政府行政官员为主,综合而言,其范围并不大.
六,肃贪途径方面
(一)就大陆的情况而言,主要系党内负责党员廉洁自律之****纪律检查委员会,公务人员之国务院监察机关(监察部)与属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全面性的推动,而****领导人亦不时透过各项会议疾呼「雷厉风行」的作法,因此,可归类为采取宏观的角度与激进的途径进行.
(二)就台湾的情况而言,由于采阶段性逐一推动肃贪倡廉措施,属于中程度范围及渐进式的途径.此种途径在行政措施作业上较易有实质成效,但涉及法令立法规范,则因各方利益团体之角力而延宕,无法彰显.
七,肃贪方式方面
(一)就大陆的情况而言,社会主义监督机制,是由执政党监督,人民监督,行政监督,经济监督,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监督,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等体系构成,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监督体系相互关系还未理顺,出现了「弱监」,「虚监」和「空监」现象,以致未能有效地约束和制衡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导致腐败行为易于滋生.
(二)就台湾的情况而言,肃贪政策措施主要是由行政院法务部负责,而在推动方面郄也涉及了政府改造,诸如肃贪部门组织人力精简,独立专责机构迟未立法成立,因此廉政工作不免陷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困境.
两岸肃贪的推动概况,采行的策略方案,并参据相关廉政指标评量结果,综结归纳出存在下列共同性之比较缺失:
一,肃贪的目标而言:
两者皆重视问题严重性,而有强烈之企图心,尤以大陆方面为然,惟目标层次陈调过高,以领导人讲话为指导方针,党治先于法治,不断的发起政治运动,取得一定之经验后成为法律,无视于廉政法规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另外,两岸主要从「****败」「建立廉能政府」为改革目标,并实施各项措施,而似未考量其它行政****与行为准则等价值之建立.
二,就肃贪的范围而言:
两者的选择似与实际环境有所落差,偏颇,大陆方面的范围包括了「全面性」党,政,军,企业等机关,过于辽阔而无法显现重点或执行成果.台湾方面则显现了范围的局限性,只有就行政措施和作业程序的冷饭热炒,关系制度性立法工作,如成立廉政署,阳光法案等,完全无法掌控.
三,就肃贪的途径而言:
大陆方面采取宏观激进途径,无法全力集中进行****革新,且在********所代表特权阶级,既得利益集团要以自己的手砍断自己搜括财富网络,无异天方夜谭,使监察****败对象也是腐败者之情况下,成果难以如愿.台湾方面以中度观点渐进途径,虽然较为务实,但推动成效,无以适应快速变迁环境及广大民意的期待.
四,就肃贪的方式而言:
两者皆由上级机关推动,采逐级督导方式,缺乏基层单位由下而上的参与协调机制,致推动意愿常有一头热现象.大陆方面仍不脱由领导人慷慨激昂训示,配合一系列大会,小会,党报的捧场呐喊,其次是高层官员到各省市传达,听汇报,下基层抓重点等操作模式.台湾方面虽有检察,调查,政风系统,但欠缺统合战力,实际第一线政风人员,除人事系统一条鞭外,未赋予司法****权限,使得政风体系被喻为「没头没脚的现代恐龙」,且被定位为机关首长幕僚单位,肃贪查察碍手碍脚,工作陷入矛盾与困境.
五,就肃贪的成果而言:
两者皆在某些层面及项目上,取得一定的预防和肃贪成效,但距离建立透明化优质施政空间,仍是一条漫长而遥远的路.大陆在「严办」贪渎案件显得较为积极,台湾则在廉政建设「防贪,司法」独立等方面,有实质绩效.
肃贪是因应环境需要与促进国家发展而对官僚及其政务行政运作进行必要的整顿工作,因此两岸的肃贪策略也就有所差异.综合来说,成功的方法往往是范围广泛且多管其下,并应做到相互配合,才能发挥相乘作用.两岸肃贪政策规划及策略运用,仍存在着许多盲点,受访者TSP1(L46)表示:贿选案件因候选人的不同,对特定对象作法及查处标准就不一样,TP2(L177)直言:意识型态(省籍或独统)与廉政应该加以区分,不能因为某人是台湾人或****人士,他贪污就可以合理化或获得原谅,CSP2(705),TJG7(L501)提出肃贪廉政文宣呆板,僵化,朝网络化,社区化,学校化等年轻族群宣导,让文宣『活泼』起来,改头换面真正『动』起来,CJ1(L618)认为防范赫阻的威力不整齐,忽而重,忽而轻的现象存在着,TJG7(L461),TJ3(L220)等谓法律制度情轻法重,侦审人员心慈手软,反而让罪犯藉此脱罪,TM10(L538)则毫不讳言就台湾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乱象:政治问题用法律解决,法律问题用经济解决,经济问题用政治解决,所以更有赖一个透明化,机制化的机构,回归基本面来处理.
针对上述诸多缺失逐步推动策进作为,两岸才能早日远离贪污,腐败,塑造
廉洁,优良的政治风气.
第四章两岸肃贪机制具体作为之比较
第四章所要讨论是肃贪工作另一重要途径,惩治解决贪污腐败「机制」的操作与运用,首先就两岸执行肃贪组织结构分别逐一介绍,再从反贪法制之制定刑罚课责加以论述,第三节部分,则提出两岸解决肃贪机制作为之比较,同时将各受访者深度访谈内容中对于打击贪腐犯罪「机制」规划或调整之看法予以归纳分析.
第一节两岸肃贪之组织结构
两岸为积极消除贪污产生,除开展有效肃贪策略途径外,透过完善机制政治制度推动执行,才更能收到立竿见影成效.因此,如何借鉴或撷取高廉洁度国家,地区,已实施具体可行的肃贪廉政理论及实务典范,「他山之石,可以攻错」颇值两岸取经及借镜参考.
美国在一九七八年即颁定「政府****法(TheEthicsReformAct)」,一九****年订定「检举人保护法案(TheWhistleblowerProtectionAct)」,严格规范公务员遵守道德****守则,检举人身分,权益保障,遇有违法****发生,会计总署或公务员行为标准委员会依权责进行调查处理.
瑞典则由国会成立行政监察公署,下设四个行政监察使(Ombudsman)分别职掌一般行政,司法部门,地方民政,公权力监督等,由于出任监察使是经国会遴任,具超然独立行使监察行政权力,社会威望与道义风骨备受尊崇,缘于十九世纪瑞典王朝制度,得以沿行至今,其制度精髓并为多数廉能国家所参采.
虽近年来两岸官方或学术单位也分别藉由推动廉政组织或计划项目成立,与国际廉政建设经验之交流,如大陆监察部在2002年11月1日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中国廉政建设"合作项目.同年台湾则由学术界人士倡导成立"台湾透明组织",该合作项目的实施及具体组织的成立,同样激起各界的重视,让国外开展********的有益做法,作为检视廉政建设的经验,推进两岸廉政勤政的有效对策.惟廉政工作绝非快餐一蹴可及,而是没完没了的工作,必须持续与时俱进,其核心价值在于:「反贪」-建立全民意识,共同拒绝贪渎枉法,「防贪」-建构坚固防火墙,周延防弊措施,「肃贪」-不纵容,不包庇雷厉风行手段,铲除积弊阻碍,三项结合在一起互为因果全面性推动,才能使「廉政」工作,达到永续经营之目的.
2003年由台湾透明组织,国际透明组织,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政治大学公企中心所举办「廉政组织设计」圆桌会议1,与会学者专家表示,新加坡,香港肃贪工作之所以能奏效,除专责肃贪机构外,最重要原因之一,乃在于制定或修正相关法令及执政者决心等配合之故.两岸廉政与肃贪工作,是否全然移植欧美或新加坡,香港等制度,似有实证研究商榷的余地.而如何在各自现有行政监察与政风制度间来作取舍修正,设计出完善并具特色机制运作,廉政行动与防治工作,才是久远之计.
一,台湾地区廉政肃贪组织结构
依权力分立之观点,现行台湾地区的肃贪机制可分三大体系,一是行政机关内部之政风机构,二是法务部调查局之廉政处,三是各检察体系.其中政风机构之职掌为公务人员贪污案件之发掘及初步查证,法务部调查局廉政处为贪渎案件之调查,因其成员具有司法****权,与检察体系成为侦办贪渎案件之主体,由于调查,检察机关之职能均系对涉嫌贪渎者进行调查与侦办,本文讨论将以设于机关内部之政风机构与外部之调查机构为主.
(一)政风机构
政风机构之前身为民国四十二年七月起设置之安全单位,于五十七年增加调查公务人员贪渎之职掌,期能遏止贪污,端正政风,至民国六十一年八月将其业务及人员并入人事单位,亦即「人二单位」.然随着宪政演进,政府于民国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宣布解除戒严,另陆续开放报禁党禁.同时,全国民众以及民意机关益形重视机关政风情况,于民国八十一年八月一日宣告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人事查核单位之组织,体制以及职掌,随之同步调整,以脱离「动员戡乱时期」,并予以重新定位,至民国八十一年六月十六日立法院第一届第八十九会期第卅四次会议三读通过「政风机构人员设置条例」,总统于八十一年七月一日华总义字第
去毕业论文范文网 阅读更多优秀论文范文